三大府
明代官署名。明初,中央政府建制承袭元朝。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辖六部,总揽全国行政,对皇帝负责,对政务有专决权。设大都督府,置大都督,节制全国军事。设御史台,职掌监察。这三个机构统称“三大府”。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废中书省,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设尚书一人,执行皇帝命令。六部成为直接对皇帝负责的中央最高一级行政机关。同年,撤销大都督府,设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掌全国卫所。洪武十五年,改御史台为都察院。
明代官署名。明初,中央政府建制承袭元朝。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辖六部,总揽全国行政,对皇帝负责,对政务有专决权。设大都督府,置大都督,节制全国军事。设御史台,职掌监察。这三个机构统称“三大府”。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废中书省,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设尚书一人,执行皇帝命令。六部成为直接对皇帝负责的中央最高一级行政机关。同年,撤销大都督府,设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掌全国卫所。洪武十五年,改御史台为都察院。
项羽被刘邦围困于垓下 (今安徽灵璧南沱河北岸),最后败亡的战役。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彭越等围项羽于垓下,项羽兵少食尽,夜间听到汉兵四面楚歌,以为汉已尽得楚地,自己已陷入绝境
《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政,称六官。其它文献或称六卿。天官冢宰、春官宗伯的职司同于《礼记·曲礼》中“六大”里面的太宰和太宗。地官司徒、夏官司马、秋官司
清末官办新式军用企业。1888年(光绪十四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筹设枪炮厂,从德国订购全部机器。次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1890年(光绪十六年)遂将筹建中的广州枪炮厂迁至汉阳,增购机器,于1894
清朝统治者强迫汉人依从满族习俗推行剃发的命令。清军入关后,对内地人民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强制汉人剃发即其突出表现之一。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政府一度颁布剃发令,后因人心不服,暂缓执行。次年攻下江南
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皇帝下“明定国是”诏推行新政起,到同年9月21日(八月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之间的变法活动,共一百零三天,史称“百日维新”。新政的主要内容:政治方
公元前636年,流亡在外十九年的晋公子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他任用赵衰、狐偃等人,整顿内政,加强军队,发展农商,结束了晋国多年来政治上的动荡,使晋国出现了“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新局面。又在“尊王
宋王安石变法中新政之一。自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陆续实施于诸路州县。其法规定:以十户为一保,五十户为一大保,五百户为一都保。后改以五户为保,二十五户为大保,二百五十户为都保。分置保长、大保长、都保
李渊太原起兵之后,挥师南下,克霍邑(今山西霍县)、平临汾(今山西临汾)、绛郡(今山西新绛),围河东(今山西永济)不克,乃渡黄河西向,直取关中。渡河之后,李渊派李建成、刘文静将数万人屯永丰仓,守潼关以备
辽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辽末政治腐败,屡败于女真军,引起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天庆五年(公元1115年),天祚帝亲率大军讨伐阿骨打,接战不久,辽军败溃,失陷辽阳(今辽宁辽阳)等五十四个州府。御营副都
汉代守卫京师长安的屯卫兵,由中尉统率。因驻长安城内北部,故名。士兵均为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骑士。北军护卫京师,一般不外出征战。武帝时“发中尉之卒,远征南粤”,恐内无重兵,发生变故。因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