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三国干涉还辽

三国干涉还辽

沙俄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日本退还甲午战争中割占的辽东半岛,以争夺侵华权益的事件。沙俄早就觊觎中国东北。中日马关议和期间,它闻知日本议割辽东半岛,即一面对日本施以军事威胁,一面拉拢列强中其他国家以共同进行干涉。当时德国既急欲在中国占领一个军港,作为对华侵略扩张的基地,又企图将沙俄的祸水东引,以削减其对本国东部边境的威胁。法国是沙俄的盟友,也想乘机向清政府敲诈勒索,攫取更大的侵略权益。所以,德、法两国积极响应沙俄。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六天,即1895年4月23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九日)俄德法三国分别照会日本政府,“劝告”它放弃辽东半岛。当时日本在战争中消耗颇大,根本无力与三国抗衡。日本向英国和美国请求援助,但英、美都从各自利益考虑,不肯站到日本方面而得罪俄、德、法三国。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便采取对三国全然让步,对中国一步不让的方针,于5月4日(四月十日)声明接受俄德法三国“劝告”,但要清政府以相当款项补偿。俄德法三国与日本以中国领土作交易,于10月19日(九月二日)在日本东京达成协定,规定清政府付“赎”辽费库平银三千万两,自交款三个月内日军撤离辽东半岛。11月8日(九月二十二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辽南条约》,完全认可了四国的协定。俄、德、法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强迫清政府给予租借军港、修路、开矿等特权,沙俄更乘机迅速扩张在中国东北的侵略势力。

猜你喜欢

  • 广通渠

    古运河名。隋代为解决关中漕运而开凿的运河。隋统一全国后,经济发展,人口岁增,而京都地区却地少人众,仓廪空虚。开皇三年(公元583),朝廷决定漕运关东及汾州(今山西汾阳)、晋州(今山西临汾)之粟, 以供

  • 工部

    官署名。汉代置民曹主缮修功作、盐池园苑等事。西晋以后置田曹掌屯田,置起部掌工程,置水部掌航运及水利。隋唐置工部,为六部之一。工部总前朝田曹、起部、水部之职,掌全国各项工程、屯田、水利、山泽、交通之政务

  • 复客制

    孙吴政权为维护世家大族特权利益,时常把一定数量的屯田农民和编户农民,分赐给带兵将领,所赐人户皆为诸将领依附农民,不给国家纳租服役。史称“复客制”。

  • 查嗣庭案

    清代的文字狱案之一。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满洲隆科多的党人礼部侍郎查嗣庭出为江西考官,出题有“维民所止”四字,清政府认为是去掉“雍正”二字之头,下查嗣庭狱。查嗣庭在狱中病死,又下令戮其尸。其亲属

  • 保路同志会

    四川人民在保路风潮中组成的保路团体。1911年(宣统三年)清政府将以前准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随即出卖给帝国主义,因而湘、鄂、川、粤四省迅速掀起保路风潮。6月17日(五月二十一日)四川成

  • 马关条约

    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关于结束中日甲午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清政府议和全权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与日本政府全权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日本马关

  • 推恩令

    汉武帝时主父偃建议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西汉前期同姓诸侯王的势力过大,威胁京师。经过文帝和景帝时期对诸侯王的反复斗争,诸侯王的势力有所削弱。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规定诸侯王只衣食租税,不再治国

  • 王猛辅秦

    王猛辅佐苻坚治理前秦的故事。王猛系汉族,出身寒微。苻坚登基前,与王猛志同道合,掌政后即以王猛为中书侍郎、中书令、京兆尹。王猛辅佐其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改革,加强中央集权,严厉打击反对改革的保守派

  • 刘思礼案

    武周时的一桩著名冤案。又称三十六家海内名士案。神功元年(公元697年),箕州刺史刘思礼与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暗结朝士,阴谋作乱。明堂尉吉顼闻其谋,报告来俊臣。武则天使河内王武懿宗审理此案。武懿宗令刘思

  • 清朝

    朝代名。以满族贵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满族领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改元崇德,改女真族为满洲,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