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萧颖士

萧颖士

【生卒】:717—760

【介绍】:

唐代散文家。字茂挺,号萧夫子、文元先生。颍州(治今安徽阜阳)人,郡望为南兰陵(治今江苏武进西北)。开元二十三年(735)与李华同榜进士及第,授金坛尉,因故未赴任。开元末,授桂州参军。天宝元年(742),补秘书省正字。其时裴耀卿席豫张均、宋遥、韦述皆先进,器其材,与钧礼,由是名播天下。奉使括遗书赵、卫间,淹久不报,为有司劾免,留客濮阳。于是尹徵、王恒、卢异、卢士式、贾邕赵匡、阎士和、柳并等皆执弟子礼,以次授业,号萧夫子。于天宝五载(746)回到京城,待诏阙下。任集贤校理。天宝八载(749),因得罪李林甫而被降职为广陵参军事,写《伐樱桃树赋》以刺之。次年,东下维扬赴任时,已看破世情,准备去隐居。天宝十载(751),史官韦述荐颖士自代,召诣史馆待制,颖士乘传诣京师,而林甫方威福自擅,颖士遂不屈,愈见疾,俄免官,往来鄂、杜间。天宝十二载(753),任河南府参军事,直至十四载(755)暮春。安史之乱爆发,南奔避难,于次年在江陵入山南节度使源洧幕。至德元载(756),入淮南节度使李琦幕,为掌书记,兼扬州府功曹参军。乾元二年(759),相国诸道租庸使第五琦欲请萧去当副手,但萧于此年冬天去嵩条迁先人之坟而授职未成事实。下年初殁于汝南旅途中。颖士思想以儒家为主,既宗经崇儒,又倾心老庄。自称:“仆平生属文,格不近俗,凡所拟议,必希古人,魏晋以来,未尝留意。”在史学上,重视《春秋》三传,排斥《史记》、《汉书》。文章与李华齐名,世称“萧李”,为韩柳古文运动之先驱。《四库全书总目》赞其“才略志节,皆过于人,不但如晁氏所云,文章根柢,固不仅在学问之博奥也”。《旧唐书》称其“词锋俊发”。其文以《赠韦司业书》、《伐樱桃树赋》为名篇。《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游梁新集》三卷,文集十卷,有散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〇著录《萧茂挺文集》一卷,仅赋九篇,表五篇,牒一篇,序五篇,书五篇。《全唐文》存文两卷,《全唐诗》存诗一卷。事迹见唐李华《扬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祭萧颖士文》,新、旧《唐书》本传。姜光斗、俞纪东各有文考颖士事迹。

【生卒】:709~760,或谓708~759

【介绍】:

字茂梃,行十,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新、旧《唐书》有传。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天宝间,历秘书正字、集贤校理,以不屈于李林甫,数遭贬黜。至德初,山南节度使源洧辟掌书记,洧卒,流寓金陵,授扬州功曹参军,世称“萧功曹”。后客死汝南逆旅,门人私谥“文元先生”。颖士高才博学,乐闻人善,以奖掖后进为己任,以是名播天下,号“萧夫子”。日本国遣使入朝,自言国人愿得萧夫子为师。颖士尚古文,自谓“平生属文,格不近俗;凡所拟议,必希古文”(《赠韦司业书》)。文章与李华齐名,号“萧李”。与李华、颜真卿等共倡古文,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有集已佚,后人辑有《萧茂挺文集》,《全唐诗》存诗1卷又3首。

猜你喜欢

  • 萧中明

    【介绍】:见萧昕。

  • 雷焕

    晋代人。善占相。张华见豫章间有剑气上冲斗牛间,询之雷焕,焕谓其下当埋有宝剑。张华以雷焕为丰城令,焕掘丰城县狱,果得龙泉、太阿二剑。后因以“雷焕”为咏剑之典。李涉《与弟渤新罗剑歌》:“雷焕张华久已无,沉

  • 毕乾泰

    【介绍】:唐代诗人。瀛州任丘(今属河北)人。生卒年不详。中宗景龙中,曾任左补阙。《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朝野佥载》卷五。

  • 掇蜂

    《太平御览》卷九五〇引汉刘向《列女传》:“尹吉甫子伯奇至孝事后母。母取蜂去毒,系于衣上,伯奇前欲去之,母便大呼曰:‘伯奇牵我。’吉甫见疑之,伯奇自死。”后以“掇蜂”为设计诬陷、离间亲情之典。李白《雪谗

  • 岑参事迹著作考

    廖立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出版,20.9万字,为《学人文库》丛书之一种。这是一本论文集,共收21篇论文,涉及岑参的里籍、生平、交游,岑诗的版本、编年、校勘、注释、本事、地名及风格特色等方面

  • 鞭挞日月

    传说唐尧时历官羲和为太阳车御者。后以“鞭挞日月”为驱遣时光和岁月流逝之典。杜甫《上水遣怀》:“蹉跎陶唐人,鞭挞日月久。”

  • 望夫石

    【介绍】:①(全)王建作。诗化用民间传说,写一女子对丈夫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爱情的伟大力量。想象奇特,感情强烈深沉,动人心魄。可与刘禹锡《望夫石》诗相参看。②(全)刘禹锡作。诗题原注:“山正对和州郡

  • 鹤唳华亭

    即华亭鹤唳。多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为感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刘禹锡《酬太原令狐相公见寄》:“鹤唳华亭月,马嘶榆塞风。”参见“华亭鹤唳”。

  • 推理

    尊尚理义。崔湜《襄阳早秋寄岑侍郎》:“体道徒推理,防身终昧微。”

  • 小放歌行

    【介绍】:①李白作。见《陌上赠美人》。②李白作。见《少年行二首》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