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诗词百科>王梵志

王梵志

【介绍】:

桂苑丛谈·史遗》谓其为隋时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生于王德祖家林檎树上,为王收养,取名梵天,后改梵志。《云溪友议》卷下则谓其“生于西域林木之上,因以梵志为名。”二书语涉怪诞,不足为凭。胡适《白话文学史》考其生卒年约为590~660年。王梵志诗全唐诗》不载。1900年发现的敦煌唐人写本王梵志诗有35种之多,加上散见于唐宋诗话笔记、禅宗语录中的王梵志诗,以项楚《王梵志诗校注》搜罗最为完备,经过重新分首、辨伪和辑佚,共厘定为390首。其诗多说理议论,对世态人情调侃讽喻,并依据佛教教义劝人止恶行善。语言通俗易懂,多以白话、俚语入诗,风格浅显平易,在民间广为流传。或谓王梵志只是泛指在俗的佛教信徒,并不一定实有其人,纵有其人,而世传“王梵志诗”则出自众人之手。项楚认为:“全部‘王梵志诗’决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许多无名白话诗人作品的结集。”“主要创作在初唐时期,特别是武则天时期。”“它们的作者应该主要是一些僧侣和民间的知识分子。”(《王梵志诗校注·前言》)

【介绍】:

唐代诗人。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生卒年不详。《桂苑丛谈·史遗》和《太平广记》卷八二谓其生于隋时,为黎阳城东王祖德从枯树中发现收养,初名梵天,后改梵志。七岁能语。敦煌写本《王道祭杨筠文》称其为“通玄学士”。从其诗中自述可知,少时家境殷富,多读诗书,一度遨游自得,后来家业败落,遁入佛门,四处流浪。其间似乎做过短期的监铸官,廉洁奉公。晚景凄凉,大约活到八十岁左右,至迟死于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之前。梵志“作诗讽人,甚有旨义”,“不守经典,皆陈俗语”,是初唐诗坛通俗诗派的代表。其作品直陈时事,对当时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有所反映,如《富饶田舍儿》《贫穷田舍汉》等,反映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为初唐诗人笔下所少见。更多的作品以说理议论为主,依据佛理教义惩恶劝善,讽刺世态人情,阐发禅机哲理,往往入木三分。但亦有一些作品宣扬封建伦理和宗教迷信,内容浅薄,格调不高。其诗风格通俗平易而多诙谐幽默,又于乖巧的调谑中表现深远之旨,在琐事常谈中寄寓戏笑怒骂之意,有着惊世骇俗的艺术功效。他的通俗诗在宫体诗盛行的初唐诗坛,独标异格,曾风行一时,影响不小。唐时已传至日本,《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载有《王梵志诗》二卷。《宋史·艺文志七》著录《王梵志诗集》一卷,久佚。《全唐诗》未录其诗。本世纪初,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王梵志诗唐五代写本多种,于是有刘复校录本、郑振铎校补本相继行世。项楚有《王梵志诗校注》。事迹见其诗及《桂苑丛谈·史遗》、《太平广记》卷八二引《史遗》。

猜你喜欢

  • 普遍

    犹全面。郭周藩《谭子池》:“普遍拯疲俗,丁宁告亲知。”

  • 鬓蝉

    即蝉鬓。一种妇女发式。张太华《葬后见形》:“独卧经秋堕鬓蝉,白杨风起不成眠。”

  • 法贞

    【介绍】:见法振。

  • 韦承贻

    【介绍】:唐代诗人。字贻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咸通末为校书郎,皮日休有《寄同年韦校书》诗。又曾任主客、户部二员外郎。《全唐诗》存诗二首。事迹见《新唐书·

  • 廖匡图集

    诗集。五代廖匡图撰。《崇文总目》卷五著录《廖图诗》二卷。《直斋书录解题·诗集类上》作《廖匡图集》一卷。《宋史·艺文志七》作《廖光图诗集》二卷。《唐才子传·廖图》谓集二卷,今行于世。其集已散佚。《全唐诗

  • 掷地篇

    即掷地文。羊士谔《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虞部孟员外三首》之二:“兹夕披云望,还吟掷地篇。”参见“掷地文”。

  • 明星

    即金星。又名太白、长庚、启明。杜甫《晓发公安》:“北城击柝复欲罢,东方明星亦不迟。”

  • 沧浪子

    指隐者。白居易《李卢二中丞各创山居》:“何言履道叟,便是沧浪子。”

  • 五绝

    五言绝句的省称。

  • 子猷掌马

    王徽之曾为车骑将军桓冲骑兵参军,桓冲问其所署何曹,徽之戏答曰:“似是马曹。”桓冲又问:“管几马?”答曰:“不知马,何由知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事见《晋书·王徽之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