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郁顿挫
诗学术语。沉郁,指文思深沉繁蕴,语出汉刘歆《求方言书》:“子云澹雅之才,沉郁之思。”顿挫,指感情和声调、语句的起伏变化。梁钟嵘《诗品·齐吏部谢朓》:“谢朓与余论诗,感激顿挫过其文。”唐代杜甫在《进鵰赋表》中把二者结合在一起,称:“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也。”他用“沉郁顿挫”来概括自己辞赋的特色。但以此概括其诗歌风格,却是形成于宋、明时期。如南宋陆游《东屯高斋记》称杜巴蜀诗“顿挫悲壮,反复动人”,明高棅《唐诗品汇·总叙》称“杜工部之沉郁”,屠隆称杜诗“多得之悲壮瑰丽,沉郁顿挫”。今人多以此为杜诗主要风格,谓沉郁指内容而言,顿挫指形式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