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杜甫与六朝诗人

杜甫与六朝诗人

吕正惠著。台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5月初版。本书分七章深入而细致地论述了杜甫与六朝诗人的关系:一、绪论;二、汉魏晋诗的三个传统——兼论杜甫与三大传统之关系;三、杜甫与谢灵运;四、杜甫与鲍照;五、杜甫与齐梁诗人;六、杜甫与庾信;七、结论。著者认为:“杜甫是中国历代大诗人中最不轻易放弃任何传统的诗人”,“正由于杜甫具有广博的心胸,正由于他能够接纳前代诗人的一切成就,他才能在最博大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国诗歌中最宏伟的高峰。”杜甫的创作实践证明,“最尊重传统的诗人也可以是最具有独创性的诗人”。著者分析了汉、魏、晋诗的三个传统:乐府民歌传统、咏怀传统和美文传统,而认为“杜甫和美文传统的关系最为密切”。著者认为谢灵运是美文传统的“不祧之祖”,是“赋予这个传统真正的活力,透过文字工夫成功的写出好作品来的第一个大诗人”,而“杜甫就是把这一传统发展到极致的人”。著者论述了鲍照和谢灵运的关系。认为鲍照“是整个汉魏六朝最具有写实精神的诗人”,是一个“小杜甫”,他和杜甫“是同一气质的诗人”,“在使杜甫成为杜甫的过程中,鲍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应该超过谢灵运、庾信和任何六朝诗人。”而杜甫最有得于齐梁(包括陈)诗人的是“清词丽句”和声律。他对庚信的倾倒与同情,实源于自己的身世之感。著者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精辟的论述,得出“杜甫真是善学传统的伟大诗人”的结论。书后附录《杜诗与日常生活》一文,认为“在中国诗歌史上,是杜甫奠定了日常生活诗歌传统的基础。”

猜你喜欢

  • 睥睨

    ①斜视;侧目。寒山《诗三百三首》之五八:“髻高花匼匝,人见皆睥睨。”②窥视。徐凝《题开元寺牡丹》:“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③同“埤堄”。卢纶《送宋校书赴宣州幕》:“艨艟高映浦,睥睨曲随山。

  • 香山九老会诗

    合集。一名《香山九老会》、《香山九老诗》。白居易等撰。白氏于会昌二年(842)致仕后,寓居洛阳履道坊,自称香山居士。会昌五年(845)三月,白氏在其寓所作尚齿之会,与会者六人,皆年逾七十致仕闲居者。七

  • 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

    杜晓勤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为《日晷文库·中国文学史研究系列》丛书之一。本书除“绪论”外,分“通论”、“正论”两编十一章。“通论”二章从“士庶力量之消长”、“地域文化之整合”两个角度,对初

  • 芳草连溪合,梨花映墅开

    【介绍】:李德裕《春暮思平泉杂咏·望伊川》诗句。此诗作于被贬镇淮南时。这两句描写伊川别墅的秀美景色,芳草茵茵,遮没了溪流;梨花片片,掩映着别墅。一开一合,却都是繁茂景色。美景佳句,反映出诗人对往昔生活

  • 下饷

    中午收工吃饭。戴叔伦《女耕田行》:“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

  • 支机石

    传说为天上织女用以支撑织机的石头。相传有人寻河源,见一妇人浣纱,妇人与一石,归问严君平,乃知为织女支机石。事见《太平御览》卷八引南朝宋刘义庆《集林》。宋之问《明河篇》:“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 赵鸿

    【介绍】:唐代诗人。蔡州(治今河南汝南)人。生卒年不详。懿宗、僖宗时人。进士及第。曾为太学博士。咸通十四年(873)访杜甫故迹至同谷,咏诗刻石。李频称其“词赋已垂名”。《全唐诗》存诗三首。事迹见唐李频

  • 王质

    【生卒】:769—836【介绍】:唐代诗人。字华卿。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通后裔。元和六年(811)进士及第。累佐幕府,官至谏议大夫。大和五年(831)为虢州刺史。入为给事中,复权知河南尹。官终

  • 刘云

    【介绍】:约晚唐昭宗光化以前女诗人,生平无考。《全唐诗》存诗3首,其中《望月》一首一作张瑛诗。

  • 柳中庸

    【介绍】:名淡,蒲州虞乡(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萧颖士女婿。安史乱中避居江南。大历中,在湖州与颜真卿、皎然等唱和,集为十卷《吴兴集》。后授洪州户曹参军,不就,卒。与陆羽、李端交厚。传附《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