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邕

李邕

【生卒】:678—747

【介绍】:

唐代散文家。字泰和。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李善之子。少知名。武后长安初,李峤等荐其词高行直,授左拾遗。中宗时,以与张柬之善,出为南和令,又贬富州司户参军事。少帝唐隆元年(710)召为左台殿中侍御史,改户部员外郎。又贬崖州舍城县丞。玄宗开元三年(715),入为户部郎中。又出为括州司马。十三年(725),迁陈州刺史。以贪赃枉法贬为钦州遵化县尉。二十三年(735)后,以军功累转括、淄、陈三州刺史。天宝初,为汲郡、北海太守。六载(747)为李林甫所害。以官终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代宗时,追赠秘书监。邕以文名天下,尤长于碑颂,时中朝衣冠及海内寺观多持金帛往求其文。所作以《张韩公行状》、《洪州放生池碑》、《批韦巨源谥议》最为著名。其诗《六公咏》为杜甫所推重(见《八哀诗·秘书监江夏李邕》)。又精于书法,行草之名尤著。据《新唐书·艺文志》载,著有《狄仁杰传》(《直斋书录解题》作《狄梁公家传》)三卷、《金谷园记》一卷、文集七十卷,均已佚。明人辑有《李北海集》。《全唐文》存文五卷,《唐文拾遗》补八篇;《全唐诗》存诗四首,《全唐诗补编》补七首,移正一首。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书史会要》卷五。

【生卒】:678—747

【介绍】:

字泰和,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李善之子。长安初,李峤、张廷珪荐其词高行直,授左拾遗。宋璟劾奏张昌宗,邕于天后前抗言助之。少帝唐隆元年(710)召为左台殿中侍御史。后以军功累转陈、括、淄、滑等州刺史。天宝初,为汲郡、北海太守。六载(747)为李林甫所杀。官终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邕以文名天下,尤长于碑颂,时中朝衣冠及海内寺观多持金帛往求其文。精于书法,行草尤著。新、旧《唐书》有传。《全唐诗》存诗4首。《全唐诗补编》补诗7首。明人辑有《李北海集》。

猜你喜欢

  • 淘沙子

    【介绍】:见丁元和。

  • 茅焦谏

    指敢于冒死直谏。据汉刘向《说苑·正谏》记载,秦始皇因嫪毐事将皇太后迁至萯阳宫,并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谏而死者二十七人,齐客茅焦又冒死进谏,秦王大怒,然而茅焦以其勇敢、机智而中肯的话语

  • 贾区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武宗、宣宗时人。能诗,有集。与于武陵友善,武陵有《宿友生林居因怀贾区》诗作于紫阁,言贾区入楚、经湘。齐己《读贾区贾岛集》称“区终不下岛,岛亦不多区”。按贾岛从弟无

  • 三杨

    指中唐诗人杨凭、杨凝、杨凌三兄弟。三人皆有文名,《新唐书·杨凭传》云,杨凭“少孤,其母训道有方。长善文辞,与弟凝、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

  •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介绍】:高适《送董判官》诗句。长策,指安边良策。二句激励赴边从军的友人,以身报国,为边疆的安宁作出贡献。豪情壮志,溢于言表。

  • 马诗二十三首

    【介绍】:李贺作。这是一组咏马诗。诗人运用历史上有关马的记述和传说,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勾画了多种马的形象,有品质非凡的骐骥,有矫健拂云的捷骏,有不遇明主的宝驹,有流落风尘的龙骓,有春风得意的小颈,有养

  • 新编唐诗三百首

    ①中华书局编辑并于1958年12月出版。本书按照当时“古为今用,政治第一”的原则,重新编选了唐代一百多位诗人的314首作品,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五古、七古次序排列,同体之诗,以无名氏作品冠首,后

  • 垂堂

    喻面临危险境地。语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唐司马贞索隐:“张揖云:‘畏檐瓦堕中人。’”李隆基《早登太行山中言志》:“不因今展义,何以冒垂堂。”耿湋《发南康夜泊赣

  • 薛蕴

    【介绍】:唐代女诗人。薛,一作蒋,误;蕴,一作馧、缊。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生卒年不详。薛据侄孙女。元和前后在世。《全唐诗》存诗三首,《赠故人》语浅情深,较出色。事迹见《唐才子传校笺》卷二。

  • 少年行四首

    【介绍】:王维作。当是王维青年时期游长安时所作。第一首写少年重义尚气,生活豪放不羁。第二首写少年渴望出征边塞,战死沙场。第三首写其武功超群,杀敌建功。第四首写少年胜利而归,因功封侯。四首诗赞扬了游侠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