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介绍】:

①(全)储光羲作。慈恩寺塔,即今陕西西安大雁塔。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秋,时光羲与高适薛据岑参杜甫等同登慈恩寺塔,各有题咏,储诗极言塔之高险,气象宏大,摹景传神。最后四句归结到对教义的感悟,以切登佛塔之题。仇兆鳌评曰:“风秀熨贴,不愧名家。”(《杜诗详注》卷二)②(全)高适作。见《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③(全)杜甫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秋。时作者与高适、岑参、储光羲、薛据等同登长安慈恩寺塔(今西安大雁塔),各赋诗一首,唯据诗失传。题下原注:“时高适、薛据先有此作。”杜甫奉和在后,故曰“同诸公”。诗以象征手法,通过登塔时所见景物之描写,曲折反映出其时危机四伏之社会现实,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深沉感慨。吴瞻泰曰:“登高望远,百忧皆集。三、四两句,为一篇扼要。言天下惟放达者无忧,我非其人,翻生百忧,反言见意。‘虞舜’,忧明皇之游幸;‘瑶池’,忧贵妃之荒宴;‘黄鹤’,忧君子之去位;‘阳雁’,忧小人之贪禄。皆暗以忧字串,而妙在不即接,又以‘俯’、‘仰’二段参错成章,几以为写登塔之景,而实隐其用笔之端。意奇法变,纵横跌宕,非可以寻常规矩求之也。”(《杜诗提要》卷一)仇兆鳌曰:“同时诸公登塔,各有题咏”。“少陵则格法严整,气象峥嵘,音节悲壮,而俯仰高深之景,盱衡今古之识,感慨身世之怀,莫不曲尽篇中,真足压倒群贤,雄视千古矣。”(《杜诗详注》卷二)

猜你喜欢

  • 敬括

    【生卒】:?—771【介绍】:字叔弓,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开元二十五年(737)进士。又登制科。历任校书郎、右拾遗、殿中侍御史、果州刺史、给事中、兵部侍郎、同州刺史、御史大夫等职。卒谥献。《旧唐书

  • 绝句

    诗体名。分古体绝句和近体绝句两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亦偶有每句六言者。绝句起源于汉魏南北朝歌谣,梁陈以后即已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言短诗,其押韵平仄较自由,可押平声韵,亦可押仄声韵

  • 彩图唐诗三百首

    周海编,柴山林绘。海洋出版社1997年出版。本书以《唐诗三百首》为底本,采用一诗一画,一页一诗,以图为主,辅以简要注释的形式,较长的诗采用双页图画。图文并茂,是一较好的少儿普及读物。

  • 郑谷

    【生卒】:848?~909?【介绍】: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谷幼聪颖,骑竹之年即有赋咏。屡举进士不第。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入长安,谷避乱入蜀,羁旅巴蜀荆楚间。光启三年(887)进士及

  • 特地

    ①突然,忽然。罗邺《大散岭》:“岭头却望人来处,特地身疑是鸟飞。”欧阳炯《菩萨蛮》词之四:“嗔道如今别,特地气长吁,倚屏弹泪珠。”②特别,格外。冯延巳《清平乐》词之二:“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 历阳湖波

    历阳,古县名。汉置。治所在今安徽和县。唐时为和州治所。《淮南子·俶真训》曾载历阳城一夕陷为湖泊之事。后因以“历阳湖波”谓人生常遭不测、前途未卜。李贺《公无出门》:“我虽跨马不得还,历阳湖波大如山。”亦

  • 西林草堂

    姚合《和厉玄侍御题户部李相公庐山西林草堂》:“茅屋临江起。”李相公,谢荣福考证为李珏(见《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4期)。据此知李珏西林草堂在庐山西林寺旁临江处。

  • 王孙草

    见“王孙春草”。

  • 带减围

    语本《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本谓昭明太子萧统因母亡伤悲,不思饮食,腰围瘦损。后用为形容身体消瘦的典故。杜甫《伤秋》:“懒慢头时栉,艰难带减围。”

  • 岣嵝山

    山峰名。在湖南省衡阳市北。衡山七十二峰之一,故又为衡山的别称。相传禹帝曾在此得金简玉书。其山有岣嵝碑,传为禹帝所书。韩愈《岣嵝山》:“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柳宗元《零陵春望》:“日晴潇湘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