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十二时

十二时

敦煌俗曲名。此调最早见于《洛阳伽蓝记》卷四,沙门宝公“造十二辰歌”。《隋书·音乐志》、《乐府杂录》、《唐会要》等书也有《十二时》曲的记载,可惜其辞已佚。敦煌本《十二时》主曲十二首,必配十二支,沿用杜预《左传注》所见十二时的名目: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南、正南)、日昳、哺时、日入、黄昏、人定,系干支字之上,故每首主曲起句为:“夜半子、鸡鸣丑、平旦寅、日出卯、食时辰、隅中巳、正南午、日昳未、哺时申、日入酉、黄昏戌、人定亥”,依次歌唱十二章,完成所要表达的主题。敦煌本《十二时》存有五十多种唐人抄卷。《十二时》的句式可概括为四种:(一)三七七七,(二)三五五五,(三)三七七七、七七七七,(四)主曲三七七七,辅曲三三七七七。其主要特点,皆以三字句开头,首表时辰,然后以整齐的五言句或七言句唱下去。从其句法与体式的变化来看,本曲在运用时并不墨守成规,随曲调的缓急舒畅,有着较为灵活的适应性,同时也显示出佛门教徒使用《十二时》曲调的创造性。

猜你喜欢

  • 中山赏

    饮中山酒的乐趣。亦泛指饮酒之乐。骆宾王《咏云酒》:“无复中山赏,空吟吴会篇。”参见“中山酒”。

  • 鲁诸生

    指鲁国儒生。《史记·叔孙通传》载:秦二世时,陈胜兵起,二世曾征博士诸儒生问如何应付天下局势。又汉高祖刘邦初建国,群臣争功,饮酒号呼无仪,叔孙通曾建议刘邦征召鲁国儒生,共同制定朝仪。后以“鲁诸生”为咏儒

  • 铜墨

    《汉书·西域传下》:“责大禄、大吏、大监以雌栗靡见杀状,夺金印紫绶,更与铜墨云。”《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绶。”后

  • 元凯癖

    见“元凯传癖”。

  • 直言

    【介绍】:见直玄。

  • 萧关北上

    汉武帝元封四年冬十月,“行幸雁,祠五畤。通回中道,历独鹿、鸣泽,自代而还,幸河东”。事见《汉书·武帝纪》。后因以“萧关北上”指帝王出行。杜甫《伤春五首》之四:“萧关迷北上,沧海欲东巡。”参见“萧关”。

  • 长庆禅师

    【介绍】:见慧稜。

  • 宋家东

    见“宋玉东家”。

  • 蒲车

    见“蒲轮”。

  • 香车宝马

    华美的车马。王维《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香车宝马共喧阗,个里多情侠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