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北征

北征

【介绍】:

杜甫作。题下原注:“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至德二载(757)闰八月,杜甫因疏救房琯触怒肃宗而被放还鄜州(今陕西富县)省家。这首诗就是归家后写的,因鄜州在凤翔东北,故曰《北征》。全诗共140句,700字,是杜集中最长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以归途中和回家后的亲身见闻作题材,以陈述时事为主,表达了诗人对政局的见解。作者把国家大事与个人遭遇相结合,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表现了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全诗可分五大段:从开头到“忧虞何时毕”为第一大段,写奉诏探家,动身之前的复杂矛盾心情;从“靡靡逾阡陌”到“残害为异物”为第二大段,写归家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况我堕胡尘”到“生理焉得说”为第三大段,写归家以后的悲喜情况;从“至尊尚蒙尘”到“皇纲未宜绝”为第四大段,写对时政的意见,对借兵回纥,表示忧虑;从“忆昨狼狈初”到结束为第五大段,是全诗的总结,也是安史之乱的初步总结。激励肃宗继承太宗遗业,完成中兴大业。这是杜甫最有名的巨制之一,夹叙夹议,表情曲折,描写细腻,结构完密,充分体现了杜诗博大精深、沉郁顿挫的风格。《唐宋诗醇》卷十赞曰:“以排天斡地之力,行属词比事之法,具备万物,横绝太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有五言,不得不以此为大文字也。问家室者,事之主,愤艰虞者,意之主。以皇帝起,太宗结,恋行在,望匡复,言有伦脊,忠爱见矣。道途感触,抵家悲喜,琐琐细细,靡不具陈。极穷苦之情,绝不衰馁。”叶梦得誉为“古今绝唱”(《石林诗话》卷上)。

猜你喜欢

  • 犯龙鳞

    《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后因以“犯鳞”、“犯龙鳞”喻指向君主直言进谏。李白《猛虎行》:“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介绍】:孟浩然作。见《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己亥岁二首

    【介绍】:曹松作。己亥岁即僖宗乾符六年(879)。据史载:是年镇海节度使高骈,在淮南镇压平定黄巢起义,以杀人无算之功,受到封赏。诗人有感于生灵涂炭,愤而有作。前首“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二句

  • 杜頠

    【介绍】:唐代文学家。頠,一作颜,误。生卒年、籍贯不详。玄宗开元十五年(727)与王昌龄同年进士及第。刘禹锡称之为“天宝中词人”(《郑州刺史东厅壁记》)。仕历不详。《全唐诗》存诗二首,《全唐文》存文四

  • 郤诜丹桂

    郤诜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时曾以“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自况,后因以“郤诜丹桂”喻科举中第。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郤诜丹桂无人指,阮籍青襟有泪沾。”参见“郤诜”。

  • 西山

    【介绍】:常建作。西山,即武昌(今湖北鄂城)的樊山。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泊舟江岸,遥望西山之景,从日落写到入夜,由远及近,由明转暗,层次分明,井然有序。语言纯用白描,景色秀丽,意境清幽,给人以亲临其境

  • 史延

    【介绍】:代宗大历九年(774)进士。余无考。《全唐诗》存诗1首。

  • 冬日题邵公院

    【介绍】:刘得仁作。见《题邵公禅院》。

  • 张鷟

    【生卒】:658~730【介绍】:字文成,自号浮休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州)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又八中制科。历长安尉、御史。开元初,因讥讽时弊贬岭南,入为司门员外郎。员半千称其文“犹青铜钱

  • 好得

    哪能,岂得。刘长卿《客舍喜郑三见寄》:“十年未称平生意,好得辛勤谩读书。”岑参《送崔主簿赴夏阳》:“知君新称意,好得奈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