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诗词百科>仄声

仄声

古汉语声调为平、上、去、入四声,除平声外,上、去、入三声总称仄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平声分为阴平、阳平,仄声中入声消失,故仄声只包括上、去二声。讲求平仄是我国诗、词、曲等文学体裁较重要的特点。

猜你喜欢

  • 屏风误点

    三国吴主孙权使曹不兴画屏风,曹误落墨点于屏上,因就其墨点画成蝇状,孙权疑为真,以手弹之。后因以“屏风误点”谓人书画才艺高超。王维《故人张諲以诗见赠聊获酬之》:“屏风误点惑孙郎,团扇草书轻内史。”

  • 袁之乾

    【介绍】:见袁郊。

  • 玉山桂

    晋郤诜有文才,以贤良举累迁雍州刺史,晋武帝让他对自己作出评价,郤诜自谓:“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见《晋书·郤诜传》。后因以“玉山桂”称美才能特出之人。杜甫《八哀诗·赠秘

  • 横空一鸟度,照水百花然

    【介绍】:虞世南《侍宴应诏赋韵得前字》诗句。然,同“燃”,形容花朵之红艳。二句从仰视、俯视等角度描绘春天繁荣气象。出句写行舟水上偶尔目睹轻鸟疾飞的瞬间景象,以见春天之生机勃发;对句写水边百花盛开,浓艳

  • 系绊

    约束,牵绊。白居易《酬别微之》:“犹被分司官系绊,送君不得过甘泉。”

  • 相思极

    【介绍】:曹邺作。题一作《长相思》。此思妇闺怨之辞,全从思妇角度落笔,委婉细腻,凄恻动人。

  • 平节

    汉语诗句往往两字构成一节,在一节之中,上字的声调平仄有时可以变动,而下字的平仄往往固定,因此,人们便以下字的平仄为节命名,下字为平声者称平节,下字为仄声者称仄节。

  • 李商隐诗歌赏析集

    周振甫主编。巴蜀书社1993年11月出版,为《中国古典文学赏析丛书》之一,19.5万字。本书由研究李商隐诗歌的国内学家撰写,所收赏析文章一律新撰,不收已发表于书刊上的旧作。共辑赏析文章64篇,后附李商

  • 慧日禅师

    【介绍】:见文炬。

  • 齐澣

    【生卒】:675—746【介绍】:唐代诗人。字洗心。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少以词学见称。圣历初,及进士第。大足元年(701),登拔萃科,授蒲州司法参军。景云二年(711),为监察御史。开元初,历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