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诗词百科>争桑

争桑

争夺桑树。《史记·吴太伯世家》载,“楚边邑卑梁氏之处女与吴边邑之女争桑”,争执不下,事态扩大,吴遂伐楚,攻取楚国两个城邑。后因以“争桑”谓边境不宁。刘禹锡《酬郑州权舍人见寄十二韵》:“风能行偃草,境静不争桑。”

猜你喜欢

  • 心行

    佛教语。谓变动不居之心。白居易《爱咏》:“辞章讽咏成千首,心行归依向一乘。”

  • 白楼亭

    古亭名。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李白《赠僧崖公》:“手秉玉麈尾,如登白楼亭。”亦省作“白楼”。陈子昂《夏日游晖上人房》:“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

  • 刘言史

    【生卒】:?—812【介绍】:洛阳(今属河南)人。或谓邯郸(今属河北)人。与孟郊友善。王武俊为恒冀都团练观察使时对他颇为赏识,曾举荐其为枣强县令,他辞疾不就。世重之,仍称“刘枣强”。后李夷简节度汉南时

  • 何郎灯暗

    何郎,指何逊。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诗》有“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之句状与朋友离别时的情景,故后或以“何郎灯暗”为咏叹离别之典。韩偓《闺情》:“何郎灯暗谁能咏,韩寿香焦亦任偷。”参见“何逊”。

  • 义鹘行

    【介绍】:杜甫作。见《义鹘》。

  • 岐嶷

    形容幼年聪慧。语出《诗·大雅·生民》:“诞实匍匐,克岐克嶷。”李颀《送刘四》:“爱君少岐嶷,高视白云乡。九岁能属文,谒帝游明光。”

  • 兴象

    诗学术语。指情景交融的诗歌意境。这是殷璠在《河岳英灵集·叙》里所提出的概念。“兴”指感情兴发,或内容有所寄托;“象”指形象。盛唐诗人写诗,追求情与景融为一体,达到了兴在象中,兴在象外的境界。在此基础之

  • 伤时二首

    【介绍】:孟云卿作。这组诗当写于安史乱中。第一首表现战乱带来的祸患,“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二句,正是当时悲惨社会现象的真实写照,耸人听闻,惊心动魄,故“为当代推服。”(《唐才子传》卷二)第二首旨在

  • 吴体

    诗体的一种。此诗体从结构上看每一句中平仄不依定式,粘连不守规则,但每一联出句和对句平仄却大体上匀整,语言上通俗生动,取譬浅俚,有江南民歌的风味,故称。如杜甫《愁》诗即自注“强戏为吴体”。

  • 偷春体

    见“偷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