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李冶作。这是一首很别致奇特的诗,因“至”字在诗中反复出现八次,故题名“八至”。诗人以东西、清溪、日月为喻,烘托夫妻感情的变化莫测、不可言说,讥讽当时虚伪的世态人情。全诗充满抽象的逻辑思维和深
《国语·晋语一》:“‘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子,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惟其所在,则致死焉。”后因以“在三”为礼敬君、父、师的典故。萧颖士《江有归舟》诗序
犹查牙。长短高低不齐貌。李贺《南山田中行》:“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介绍】:唐代散文家。字和鼎。生卒年、籍贯不详。长庆四年(824)进士及第。大和二年(828),又登能直言极谏科。累官至侍御史。九年(835),因反对用郑注为相,贬封州司马。世称“李封州”。为人喜奖掖
山名,即剑门山。在四川省剑阁县北。山势险峻,自古为军事重地。杜甫《木皮岭》:“季冬携童稚,辛苦赴蜀门。”
【介绍】:唐代散文家。字之材。泉州南安(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会昌二年(842)迁居泉州桃林场。大中十一年(857)进士及第。十三年(859)复至桃林场。官终昭州刺史。工文。《送建安郡守知任序》、
据《梁书·侯景传》:侯景原为北魏定州刺史,降梁后又谋反,废梁简文帝,立豫章王萧栋为帝,大宝二年,矫诏自加九锡,后又矫诏自立为帝。后因以“侯景九锡”喻指弄权谋反的权奸。韩愈《永贞行》:“董贤三公谁复惜,
【介绍】:高适作于任职哥舒翰幕府期间。昌松,唐县名,故治在今甘肃古浪县西。诗中描写了作者行役时所见山路景色,以见旅途之艰辛,并表示了其为国效力,不计归程的决心。该诗写景真切,如在目前,非亲历者不能道也
【介绍】:李商隐作。此诗以“初出林”的嫩笋比喻初入仕途的自己,以设想“皇都”长安附近的竹林应有“无数”的嫩笋来指人才汇集首都。竹笋能长成高入云霄的翠竹,人才也应培养,岂忍糟踏。既抒发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全身,保全生命。王建《送唐大夫罢节归山》:“年少平戎老学仙,表求骸骨乞生全。”韩愈《武关西逢配流吐藩》:“嗟尔戎人莫惨然,湖南地近保生全。我今罪重无归望,直去长安路八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