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人物>王锡爵

王锡爵

【生卒】:1534—1610

【介绍】: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驭,号荆石。嘉靖四十一年会试第一。授编修。累迁至国子监祭酒。万历初掌翰林院,张居正夺情,将廷杖吴中行、赵用贤等。锡爵谏之,不纳。进礼部右侍郎,以张居正恨之,还里不出。居正死后,拜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首请禁谄谀、抑奔竞、戒虚浮、节侈靡、辟横议、简工作。时申时行为首辅,锡爵与之同郡、同科,甚相得,但性刚负气,常忤朝论。二十一年,为首辅,以拟三王并封旨,为言官所攻。八疏求罢而去。有《王文肃集》及《王文肃疏草》。


【生卒】:1534——1610

字元驭,太仓(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授编修。累升至祭酒。万历五年(1577)以詹事掌翰林院。张居正夺情,廷杖吴中行赵用贤等。锡爵至居正处切谏。居正刚归治丧,九卿即请召还,锡爵独不署名,后累官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首请禁诌谀,抑奔竞,戒虚浮,节侈靡,辟横议,简工作。帝咸褒纳。及为首辅,因拟三王并封旨,为言官所击,乃自劾乞罢去,不许,改吏部尚书,进建极殿,归。卒于家,年七十七。赠太保,谥文肃。


【生卒】:1534—1610

【介绍】: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驭,号荆石。嘉靖四十一年会试第一。授编修。累迁至国子监祭酒。万历初掌翰林院,张居正夺情,将廷杖吴中行、赵用贤等。锡爵谏之,不纳。进礼部右侍郎,以张居正恨之,还里不出。居正死后,拜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首请禁谄谀、抑奔竞、戒虚浮、节侈靡、辟横议、简工作。时申时行为首辅,锡爵与之同郡、同科,甚相得,但性刚负气,常忤朝论。二十一年,为首辅,以拟三王并封旨,为言官所攻。八疏求罢而去。有《王文肃集》及《王文肃疏草》。


【生卒】:1534——1610

字元驭,太仓(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授编修。累升至祭酒。万历五年(1577)以詹事掌翰林院。张居正夺情,廷杖吴中行赵用贤等。锡爵至居正处切谏。居正刚归治丧,九卿即请召还,锡爵独不署名,后累官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首请禁诌谀,抑奔竞,戒虚浮,节侈靡,辟横议,简工作。帝咸褒纳。及为首辅,因拟三王并封旨,为言官所击,乃自劾乞罢去,不许,改吏部尚书,进建极殿,归。卒于家,年七十七。赠太保,谥文肃。


【生卒】:1534—1610

【介绍】: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驭,号荆石。嘉靖四十一年会试第一。授编修。累迁至国子监祭酒。万历初掌翰林院,张居正夺情,将廷杖吴中行、赵用贤等。锡爵谏之,不纳。进礼部右侍郎,以张居正恨之,还里不出。居正死后,拜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首请禁谄谀、抑奔竞、戒虚浮、节侈靡、辟横议、简工作。时申时行为首辅,锡爵与之同郡、同科,甚相得,但性刚负气,常忤朝论。二十一年,为首辅,以拟三王并封旨,为言官所攻。八疏求罢而去。有《王文肃集》及《王文肃疏草》。


猜你喜欢

  • 处子

    【介绍】:战国时赵国人。辩士。著《处子》。

  • 萧融

    【生卒】:?-500梁武帝弟,齐官至太子洗马。永元二年,与兄懿一起为东昏侯所杀,梁追封桂阳郡王,谥号简。(,参见《南史》)【生卒】:?—500【介绍】:南朝齐南兰陵人。梁武帝弟。仕齐至太子洗马。东昏侯

  • 刘权

    字世略,彭城丰(今属江苏)人。初为州主簿,历仕北齐、北周。隋初,以车骑将军领乡兵。平陈后,为苏州刺史,能得民心。炀帝时,积军功,进位金紫光禄大夫。隋末为南海太守,颇得民心。当地首领欲推其自立,权誓为隋

  • 方慎言

    【介绍】: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应之。真宗咸平三年进士。知信丰、兰溪二县,号称神明。知泉州,岁饥,大发廪贷民,奏蠲丁税。仁宗立,为侍御史,时朝廷贬丁谓,受命籍没其家,得士大夫私请关通之书,悉焚之,不以闻,

  • 陈叔坦

    南朝陈人,字子开,陈宣帝第三十一字。至德四年(586)立为新会王。陈亡入隋,炀帝时为涉令。(,参见《南史》)

  • 呙彦

    【生卒】:?—975【介绍】:五代时人。仕南唐。李煜时官池州刺史。后入为将军。宋师陷金陵,百官多出迎,彦独帅数百壮士巷战,力屈而死。

  • 王助

    字子功,王勃弟。进士,以文显。官监察御史里行。【介绍】:唐绛州龙门人,字子功。王勃弟。第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

  • 狐偃

    【介绍】:即咎犯。春秋时晋国人,字子犯。狐突子,晋文公重耳之舅。又称舅犯。为大夫,随从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周襄王十六年,助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回国后任上军之佐。后文公平定周王室内乱,称霸诸侯,多出

  • 韩拙

    【介绍】:宋邓州南阳人,字纯全,晚字全翁,号琴堂。徽宗宣和初,授翰林书艺局祗候,累迁忠训郎。嗜画成癖,善画山水窠石。有《山水纯全集》。

  • 孟淮

    【介绍】:明河南祥符人,字豫川。嘉靖十七年进士。官都御史,巡抚山西。后改应天府尹,坐严嵩党罢归。工诗,有《入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