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张方平

张方平

【生卒】:1007——1091

字安道,南京(今河南商丘)人。举茂材异等科,知昆山县。又中贤良方正科,通判睦州。西夏元昊攻宋,上《平戎十策》授知谏院。西边用兵屡败,建议与西夏议和、罢兵。仁宗嘉纳,敕边帅谋与元昊通和。历知制诰、三司使、判太常寺。坐事,罢知滁州。治平中,迁礼部尚书。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极论“新法”必有覆舟、自焚之祸。神宗问祖宗御戎之策,力言太祖不图远略,真宗与契丹盟好,至今民不识兵革。尝荐苏洵及其子轼、辙可重用。轼下诏狱,又抗章相救。著有《乐全集》。卒,赠司空,谥文定。


【生卒】:1007—1091

【介绍】:

宋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生卒】:1007—1091

【介绍】:

宋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生卒】:1007—1091

【介绍】:

宋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猜你喜欢

  • 孔昭慈

    【生卒】:1795——1862字云鹤。山东曲阜人。孔子之后裔。道光进士,授广西饶平知县。历福建莆田、沙县、古田知县,台湾知府至道员,加按察使衔,兼督学政。所至有政绩。同治元年,镇压彰化戴万生起事。战死

  • 房暠

    【生卒】:?-944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后唐末帝时任南北院宣徽使、枢密使,虽处机要而不预事,会议时常打磕睡。后晋建立,拜左骁卫大将军。【生卒】:?—944【介绍】:五代时京兆长安人。仕后唐。少为

  • 陆澄

    【介绍】:明浙江归安人,字原静,一字清伯。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议大礼,不合旨,罢归。后悔前议之非,上言自讼,帝恶其反复,斥不用。从王守仁学。守仁《传习录》多其所记。

  • 裴珣

    漼从弟。安禄山反叛,珣辞河内郡守,退居乡里,不久为史思明所执,并接受所委官爵。代宗时,起为左司郎中兼侍御史、河东道租庸判官。【介绍】:唐绛州闻喜人。裴宽弟。玄宗时明经及第。天宝末,为河内太守。安禄山反

  • 周志畏

    【生卒】:?——1645鄞(今浙江宁波)人。进士。江都知县。守扬州。清兵破城,死难。

  • 刘季连

    【生卒】:?—505【介绍】:南朝梁彭城人,字惠续。齐明帝建武中,为萧遥欣长史、南郡太守。被遥欣侮,乃密表明帝言其有异迹。明帝遂使季连为益州刺史,位居遥欣之上。入梁,武帝以邓元起为益州刺史,季连举兵抗

  • 杨元亨

    弘武子。则天时为司府少卿,坐弟元禧事,贬睦州刺史。张易之被诛,得复任京职。(,参见《新唐书》)【介绍】:唐华州华阴人。杨弘武子。武周久视中为司府少卿。时弟杨元禧为尚食奉御,忤张易之,易之密奏元亨兄弟乃

  • 李嗣

    【生卒】:1426—1494【介绍】:明广东南海人,字克承。景泰五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累官户部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居官三十余年,廉洁清介,箧中仅银十两,亦不增置田园。

  • 张文介

    【介绍】:明浙江龙游人,字惟守,号少谷。诸生。工诗,王世贞为诗集作序。

  • 大仁秀

    【生卒】:?—830【介绍】:唐时渤海国王。大明忠从父。明忠卒,仁秀嗣立。次年改元建兴。在位十二年,南定新罗,北伐海北诸部,开大境宇,并厘定京、府、州、县之名,国势称盛。卒谥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