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宋祁

宋祁

【生卒】:998—1061

【介绍】:

宋安州安陆人,徙开封雍丘,字子京。宋庠弟。兄弟齐名,时称“二宋”。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累迁太常博士,同知礼仪院,按试新乐,预修《广业记》。历知制诰、翰林学士。任史馆修撰,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出知许、亳、成德、定、益等州军,除三司使。《新唐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有《宋景文集》、《益部方物略记》、《笔记》等。


【生卒】:998——1061

字子京,庠弟。天圣进士,授大理寺丞、国子监直讲,预修《广业记》,迁权三司度支判官,上疏极论去三冗(僧道、厢军、官吏),节三费(道场斋醮、寺观、使相节度)。历任知制诰、权同判流内铨、翰林学士等,以史馆修撰修《新唐书》列传,知定州,上《御戎论》七篇,知益州,旋除三司使,包拯劾其奢侈过度,出知郑州。卒,赠尚书,谥景文。能文,撰《大乐图》二卷,文集百卷。


【生卒】:998—1061

【介绍】:

宋安州安陆人,徙开封雍丘,字子京。宋庠弟。兄弟齐名,时称“二宋”。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累迁太常博士,同知礼仪院,按试新乐,预修《广业记》。历知制诰、翰林学士。任史馆修撰,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出知许、亳、成德、定、益等州军,除三司使。《新唐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有《宋景文集》、《益部方物略记》、《笔记》等。


【生卒】:998——1061

字子京,庠弟。天圣进士,授大理寺丞、国子监直讲,预修《广业记》,迁权三司度支判官,上疏极论去三冗(僧道、厢军、官吏),节三费(道场斋醮、寺观、使相节度)。历任知制诰、权同判流内铨、翰林学士等,以史馆修撰修《新唐书》列传,知定州,上《御戎论》七篇,知益州,旋除三司使,包拯劾其奢侈过度,出知郑州。卒,赠尚书,谥景文。能文,撰《大乐图》二卷,文集百卷。


【生卒】:998—1061

【介绍】:

宋安州安陆人,徙开封雍丘,字子京。宋庠弟。兄弟齐名,时称“二宋”。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累迁太常博士,同知礼仪院,按试新乐,预修《广业记》。历知制诰、翰林学士。任史馆修撰,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出知许、亳、成德、定、益等州军,除三司使。《新唐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有《宋景文集》、《益部方物略记》、《笔记》等。


猜你喜欢

  • 丘巨源

    南朝宋、齐时人,祖籍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少举为郡孝廉,宋孝武帝令助徐爰撰国史,明帝即位使参诏诰。后废帝时,桂阳王休范欲迎以掌笔翰,不从,及桂阳王休范反,于中书省撰征讨符檄。沈攸之反,又撰讨檄文。皆

  • 吴百朋

    字维锡,义乌(今属浙江)人。嘉靖进士。官淮、扬、湖广按察使、右副都御史。平李亚元,破倭海丰。擒蓝松山等有功。隆庆时,官南京兵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万历初,阅视宣府等三镇。以粮饷、险隘、兵马、器械、屯田

  • 姚信

    【介绍】:三国吴建安吴兴人,字元直,一作字德祐。孙权时尝以亲附太子被流徙。孙皓即位,仕为太常卿。精于天文易数之学,尝注《周易》。兼综刑名术数。撰有《士纬新书》、《昕天论》等。

  • 龙突骑支

    焉耆国王。贞观中遣使朝贡,开西域路以便行旅,遂与高昌为仇。唐灭高昌以之为援。后因与西突厥结亲为唐将李孝恪破,被俘送于唐。高宗时拜左卫大将军,放其归国统众。(,参见《新唐书》221上/6228)【介绍】

  • 郭斌

    【介绍】:金人。哀宗正大五年,自凤翔突围,保金、兰、定、会四州。金亡,会州为蒙古将按竺迩所围。食尽,巷战,最后全家自焚死。惟一儿为女奴自火中救出,按竺迩怜而保全之。

  • 范处义

    【介绍】:宋婺州兰溪人,字子由,号逸斋。范浚族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累官殿中侍御史。精于经学。有《诗补传》、《解颐新语》等。

  • 赵之琛

    【生卒】:1781—1860【介绍】:清浙江钱塘人,字次闲,号献父,别号宝月山人。精篆刻,早年师陈鸿寿,后师陈豫鍾,兼取各家之长,工整挺拔,为西泠八家之一。亦善书画。曾为阮元摹刊《积古斋钟鼎款识》。另

  • 郦琼

    【生卒】:1104——1153字国宝,相州临漳(今属河北)人。北宋末,为宗泽部将,驻守滑州。历楚州防御使、武泰军承宣使。后降金,属齐国,授静难军节度使,知拱州。历博州防御使、骠骑上将军、知亳州。助完颜

  • 刘诜

    【生卒】:1268—1350【介绍】:元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

  • 冯伯达

    【介绍】:南朝宋建昌人。相传有神术。文帝元嘉中尝水路南行,连日阻风,因谓船主曰:“欲得速还,但安眠勿开眼。”其夜闻舟去如飞,迅若电逝,声喇喇如行树杪,未晓已达舍。后遁入庐山,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