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黑龙江至京驿道

黑龙江至京驿道

清代东北驿道之一。俗称大站道。由吉林、奉天入山海关。自茂兴站起,南80里至吉林省伯都纳站,70里至舍利站,60里至蒿子站,35里至孙托包站,45里至陶赉洲站,50里至蒙古站,45里至登额勒哲库站,45里至法特哈站,45里至舒兰河站,60里至金洲俄佛罗站,50里至尼什哈站,70里至搜登站,70里至伊勒扪站,50里至刷烟站,60里至伊巴丹站,60里至阿勒坦额墨尔站,60里至克尔苏台,80里至叶赫台,40里至棉花街站,55里至奉天省开原站,75里至高丽屯站,70里至懿路站,70里至盛京站,60里至老边站,40里至巨流河站,70里至白旗堡站,50里至二道井子站,50里至小黑山站,70里至广宁站,80里至十三山站,54里至小凌河站,54里至高桥站,64里至宁远站,62里至东关站,63里至凉水河站,97里入山海关,至昌黎县迁安驿,60里至乐亭县榆关驿,40里至抚宁县芦峰口驿,70里至卢龙县滦河驿,60里至滦州七家岭驿,100里至丰润县义丰驿,80里至玉田县阳樊驿,80里至蓟州渔阳驿,70里至三河县三河驿,70里至通州潞河驿,40里至都城,共3300余里。

猜你喜欢

  • 蒙古抗日游击队

    中共绥远省委领导下的一支蒙古族抗日游击队。1939年秋,于内蒙古土默特旗在※绥蒙游击大队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李森任队长。1940年由高凤英接任。贾力更、徐秉智、彭光华、奇峻山先后任指导员。队伍不断扩大。

  • 都络布

    壮语音译,亦名都布、都落布。古代壮族纺织品。特产于今广西各地。最早见于《后汉书·马援传》,当马援进军至岭南骆越(壮族先民)地区时,“更为援制都布单衣”。据明末清初广东人屈大均考证,“都布者,络布也。…

  • 哈剌忽迷思

    即黑马奶,见“马湩” (159页)。

  • 寒真

    见“萧翰”(1992页)。

  • 马发发漏

    高山族语音译。旧时台湾高山族排湾人的一种协作组织。由若干户自愿组合而成,凡参加者不论该户土地和劳力多少,农忙时均需将全部劳力投入生产,共同协作。后来发展为每户只出一个劳力轮流互助,成了一种换工组织,称

  • 扎坝语

    我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部分藏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道孚县和雅江县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7千左右。扎坝语没有方言差别,两地扎坝语语音上有些不同,但基本上不影响彼此交际。以

  • 益实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伊实卫。永乐六年(1408)三月,与兀鲁罕河等8卫同时设立,据考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伊什河畔伊什站。宣德八年(1433)七月,又奉命赴福余等卫招抚,深受明廷信任。有明一

  • 张仁果

    即“仁果”(315页)。

  • 中襄王

    即“中川王”(293页)。

  • 拖日气

    小雪橇。赫哲语音译,亦作“拖拉气”,意为“狗爬犁”,因以狗挽拉得名。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旧时赫哲人冬季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出现历史很早,元代已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交通工具,据《元史》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