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黄鼎凤

黄鼎凤

1828—1864

清咸丰、同治间广西贵县农民起义领袖。又名黄三。贵县覃塘青云村人。壮族。出身贫苦农民之家,为人刚直不阿,好打不平。咸丰二年(1852),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在家乡覃塘设馆拜会,倡议惩办贪官豪绅,救百姓于水火,来附者70余村,秘密策划武装起义。四年(1854)八月,联合邻近农民起义队伍攻占贵县城,迫知县李嘉年交出官印。继而联合桂平友军围攻浔州,不克,折回贵县据守。因遭清军不断进攻,于翌年五月退出贵县城。不久,大成国平靖王李文茂率兵至贵县境,旋率部归附,迅速收复贵县,被封将军,奉命扼守覃塘。七年(1857)六月,率众万余攻克宾州,改宾州为临浦州。又联合上林李锦贵等攻占上林县城,改上林县为澄江县。因累有军功,被大成国镇南王陈开封为隆国公。十一年(1861),陈开牺牲后,“佯受招抚”,潜归覃塘,收陈开残部4万余人,重举义旗。同治元年(1862)五月,再克贵县,统兵5万进攻浔州,在岭头铺受挫,撤回贵县。以此为据点,竖旗立寨,自称建章王,命军师周锡龄造尧天五典,并分兵扼守要隘,以抗官军。次年夏,为清统领楚军布政使刘坤一等所败,贵县、覃塘相继失陷。率部退至小平天山,凭险筑垒,挖壕立栅,坚持战斗。终因孤立无援,腹背受敌,于同治三年(1864)四月下山就抚。刘坤一背弃前言,将其执杀。

猜你喜欢

  • 阿息保

    金代早期女真语从契丹语借入的单词,《金史·国语解》谓“以力助人”之意。辽代契丹人中有以此命名者。如辽末派往生女真部的使节耶律阿息保。

  • 昆明顺城街清真寺

    位于云南昆明城南回族聚居的顺城街。始建于明初,是昆明地区伊斯兰教重要寺院之一。清康熙、雍正间(1662—1735)重修。咸丰、同治间(1851—1874)毁于兵燹,光绪间(1875—1908)重建,1

  • 德格

    地名。今德化县。藏名德尔格忒。因更庆寺与德格土司官寨相连,故名德格更庆。在沙鲁里山与宁静山脉之间,中跨金沙江上游。东至绒坝岔与甘孜界,南接白玉县,西至觉雍山与昌都界,北连邓柯。唐为吐蕃地,元为朵甘思都

  • 赶秋

    ①苗族节日。每年夏历立秋日举行,延续二三天。相传,古时有一苗族青年巴贵达惹,为寻找心爱的姑娘七娘,设制了一种可以同时乘坐8个人的风车式秋千。在秋千上男女青年对唱苗歌。最后终于通过对唱找到了七娘,结为伉

  • 唐括德温

    ?—1164金大臣。本名阿里。上京(治今黑龙江阿城)率河人。女真族。唐括氏。金康宗乌雅束婿挞懒子。完颜宗辅婿。善射。天眷三年(1140),授宣武将军。皇统元年(1141),从都元帅完颜宗弼(即兀术)攻

  • 伯麟

    ?—1824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姓瑚锡哈哩氏,字玉亭。乾隆三十三年(1768),由翻译举人考取笔帖式。三十六年,中举人。累官至内阁学士,历任盛京兵部、户部侍郎,后兼管奉天府。六十年,以袒护旗员,下

  • 面具

    见“盖脸”(2123页)。

  • 侗族自称。又称“更”或“金”。参见※“侗族”(1458页)。

  • 阿里三围

    藏语称“阿里科松”,意为“直属土地人民”。吐蕃王朝初称香雄,后称羊同。至公元九世纪末,始称阿里三围。辖地为今西藏阿里地区及拉达克一带。唐会昌二年(842),吐蕃王朝解体,赞普后人西逃羊同,相继建立三个

  • 郎君行记残石

    金代契丹小字、汉字合璧刻石。石刻上圆下方,现仅存右上角,不及全碑四分之一。所刻内容与唐乾陵无字碑上所刻《※郎君行记》相同,额题残存“大金皇弟都统经略”8字,大都磨平,仅“大”、“都”2字隐约可辨。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