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黄飘战役

黄飘战役

清咸同年间苗民起义军抗击官军的战斗之一。同治八年(1869),清廷派大军镇压贵州张秀眉起义军。义军布防于黄平与施秉间的黄飘地区,凭险拒守,设伏以待湘军。义军将领包大度调集万余人集中于黄飘附近高山上。一面派兵封锁清廷援军道路,一面以部分兵力牵制川军于新城一带。湘军席宝田部18000余官军进入黄飘东部苗寨白洗。经一日鏖战,湘军占领白洗。又转攻瓮谷陇。起义军一路弃寨走,引湘军入伏圈。同年三月二十二日,湘军入黄飘境,荣维善率军在前,黄润昌居中,邓子垣断后。2万名官军一齐进入义军伏击阵地。中午时分,义军伏兵四起。湘军突围,遭包大度部勇猛攻击,激战至黄昏,大部湘军被歼。入夜,复以烈火重重围之。经两天战斗,歼清官军“二万有奇”。荣、黄、邓等清军将领无一生还。史称此战役为黄飘大捷。

猜你喜欢

  • 洪台吉

    即“鸿台吉”(2117页)。

  • 延宠

    唐代奚族部落首领。又作李延宠。前首领※李诗琐高子。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随父附唐。未几,父死,嗣位,为饶乐都督。寻从契丹背唐,为唐将张守珪所困。再降唐,复拜饶乐都督、怀信王。天宝四年(745)三

  • 炒米

    蒙古、鄂温克等族传统食品。起源于农业民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就以此为军队的行粮,将米干炒或煮熟晾干再炒,食时用水调和。随着各族经济文化交流,被游牧、狩猎民族广泛采用。蒙古炒米多用糜米干炒,贮入容

  • 秃马惕

    即“秃麻”(1082页)。

  • 琉璃桥

    西藏拉萨古桥名。因系宇妥家族出资兴建,藏语通称“宇妥三巴”,即“宇妥桥”。在拉萨大昭寺西,布达拉宫东。相传为唐代古迹。桥身五孔,为甬道式建筑,绿瓦飞檐,琉璃为料,故俗称琉璃桥。《卫藏通志》载有此桥,今

  • 道洛

    鄂温克语音译。交际语。流行于今内蒙古额尔古纳旗的鄂温克人地区,客人到家后,首先拜神,再和主人握手说“道洛”。主人把垫子放在哪里,客人就坐在哪里,然后互相敬烟。

  • 他谷

    见“纳若”(1266页)。

  • 裕禄

    1844—1900清末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喜塔腊氏。字寿山,号寿泉。同治十三年(1874),任安徽巡抚。光绪十三年(1887),任湖广总督,旋调署两江,充办理通商事务大臣,为荣禄亲信。十七年(1891

  • 庆丰司

    清官署名。为内务府属下机构。衙署设在西华门外北长街。前身为三旗牛羊群牧处,顺治十一年(1654)设,康熙十六年(1677),并入掌仪司。二十三年(1684),另设立庆丰司,所办各项事务自行题奏,不再归

  • 奥路奇

    靰鞡鞋的一种。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是一种布筒皮底靴,过去鄂伦春人一年四季皆穿(有的只夏季或春秋季穿)。底用犴皮或熊、野猪、公狍脖子皮制,靴帮是用多层布纳的,有的上绣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