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黄天荡之战

黄天荡之战

辽宋间重要战役。又作镇江之战。天会五年(北宋靖康二年,1127),金灭北宋后,继续南下,欲一举再灭南宋。宋高宗妥协退让,放弃中原,南逃扬州。七年(南宋建炎三年,1129)五月,完颜宗翰遣拔离速领兵南袭扬州,高宗渡江逃建康(今江苏南京),遣使求和,不允。金令挞懒、宗弼、马五等分路南下。十一月,宗弼(兀术)克建康,高宗节节退逃,由临安(今浙江杭州)、越州(今浙江绍兴)、明州(今浙江宁波)、定海(今浙江镇海县),仓惶入海,漂泊至温州避难。金先后攻占各州,追至海上,遇大风雨,退回明州。追高宗不及,掠城北返。八年(宋建炎四年,1130)三月,兵至镇江(今江苏镇江),遭宋抗敌名将韩世忠强力阻击。世忠军屯焦山寺,以巨舟扼江口。战,世忠妻梁夫人亲执桴鼓,金兵大败,不得渡江回北。乃以名马及所掠财物拉拢世忠,欲以假道,受严绝。遂溯流西上,屡受袭击,且战且行。挞懒遣军救援,与兀术军共被堵截于黄天荡48日不得出。“世忠艨艟大舰数倍宗弼军,出宗弼军前后数里,击柝之声,自夜达旦。”(《金史》卷77)宗弼穷蹙,求会晤,世忠厉辞曰:“还我两宫,复我疆土,则可以相全。”(《宋史》卷364)后金军募人献策,依策循老鹳河故道,连夜开凿30里大渠以通秦淮,方得兵走建康。与挞懒军合力,再与世忠战于江渡,乘风势以火箭射宋舟,败宋军,遂过江。此战宋虽未获全胜,然以8000兵胜号称10万之金军,又射伤金军主将宗弼,极大鼓舞了南方军民的抗金士气,也扭转了南宋一味逃跑的战势。

猜你喜欢

  • 沈儿峪战役

    明朝与北元主力的一次战争。洪武元年(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惠宗(顺帝)※妥贴睦尔自大都(今北京)退居上都(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故元河南王※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率10万蒙古军活动于山

  • 九松西著

    藏语音译。意为“一三四六”,表示藏历十三饶迥第四十六年铸造。西藏地方铸造的银币之一。其正、背图案与※“九松西阿”相同。因掺铜过多,日久生弊,及西藏地方不产铜,从内地运入道路艰难,乾隆五十七年(1792

  • 黑台吉

    见“铁背台吉”(1899页)。

  •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中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在肯特山西南,当土拉河源,汗山峙其境,汗山之北即库伦。东至烘郭尔陀罗海接卓臣汗部右翼中前旗,西接军台,南至巴彦哈达,北至达喇尔札河源山梁。有佐领4。会盟于汗阿林盟。康熙二十七年(

  • 瑞洵

    清朝官员。原藉蒙古,隶满洲正黄旗。姓博尔济吉特氏。字景苏,号觉迟、井苏。光绪元年(1875)举人。十二年(1886),进士,累官侍讲学士、科布多参赞大臣。著有《散木居奏稿》25卷,《犬羊集》1卷续编1

  • “论逋”之简称。藏语音译,意为“臣”,又作“相”。吐蕃官名。任“论”者均系非外戚贵族,《补国史》谓:“但王族则曰论”。有大论(藏语称论茝,即大相)、小论(藏语称论充,即小相)、曩论(即内相)、纰论(即

  • 换番

    清代汉人与台湾高山族人互市的称谓。一般在每年夏秋时进行,以物易物,即汉人以珠、布、盐、铁等物向高山族人交换鹿脯、鹿茸、各种兽皮及水藤、通草等土产。

  • 挂兽头

    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旧俗之一。取猎获的野羊、野猪、狗熊等兽头骨和宰杀的牛头骨悬挂在长屋过道的板壁上。有角的留双角和前额骨,无角的完整保留。一些头骨还被涂染红色。以悬挂头骨多为荣,意在显示主人的英武和

  • 柳城王

    元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天历二年(1329,一作三年),宗王亦怜真八受封柳城王(一作柳城郡王)。

  • 慕容复

    唐代吐谷浑王族。慕容氏。原任朔方节度副使、左金吾卫大将军。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受唐封为长乐州都督、青海国王,袭乌地野拔勤豆可汗号。其死后,停袭。吐谷浑自晋永嘉时有国,至唐龙朔三年(663),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