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鹿棋

鹿棋

内蒙古牧区的传统棋类。蒙古语称为“鲍格因吉勒格”。起源于7—8世纪以前,在游牧民族中流行,距今已有1200年以上的历史,在内蒙古阴山岩画中就刻有这一棋盘。蒙元时期,在蒙古族宫廷和民间广为流传。1948—1949年间在蒙古古都哈剌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窝阔台的汗宫万安宫(建于1235年)废墟中出土一副鹿棋棋盘,其格式与现在流行的完全一样。棋盘成正方形,经线、纬线各五条,对角斜线6条,交叉成25个点。在中心经线的两端各有一座山(蒙古语称“乌拉),一为尖顶形,一为平顶形,内有十字线,亦构成几个交叉点。由2人对弈,一方执2子,称作鹿(蒙古语为“鲍格”)。另一方执24子,称作狗(蒙古语称“脑亥”)。对弈之前,在内层的交叉点上放8只狗,成正方形,余16子备用。两只鹿放在中心经线的两端。鹿子按直线先走,跳过一只狗,即将此狗杀死。若有两只狗挡路则不能通过,只能向空点移动一步。执狗子方用所余16子设法阻止鹿的跳杀,待16子用完后,再移动棋盘上的狗子,躲避或阻档鹿子跳杀和移动。最后不是鹿被围死,就是狗被杀光,以此定胜负。因线条纵横交错,变化多端,趣味无穷,且可就地画盘以石子对弈,十分方便,故千余年来,长盛不衰。流传到农村后,人们更其名为“狼吃羊”,改鹿为狼,称狗为羊,两座山都变为尖顶山。在云南大理白族地区亦有此棋,称为喇嘛棋或和尚棋,其源流待考。棋盘相同,但仅有一座尖顶山。子数及下法与蒙古鹿棋不同,一方为“和尚”执1子,放在棋盘中心点,另一方执16子,放在棋盘外围点上。和尚以挑担方式(亦有以穿死前方同直线上相连的两子方式)吃子,另一方设法将和尚逼入山顶或死角困死,和尚被困山顶时可飞行到中心经线另一端无子占据的点上逃生。

猜你喜欢

  • 科尔沁部

    蒙古部名。明代又译作好儿趁。明洪熙年间(1425),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合撒儿)十四世孙奎蒙古塔斯哈喇遭厄鲁特部侵袭,徙居嫩江依兀良哈,因同族有阿噜科尔沁,故称所部为嫩科尔沁以区别之。初与札赉特、

  • 益喜桑主

    见“次噶俄仁巴”(882页)。

  • 忽鲁木石

    见“花剌子模”(999页)。

  • 蒙古里

    即“蒙古”(2323页)。

  • 冒仔喃

    见“冒仔”(1653页)。

  • 敌剌

    契丹语。 ①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属天祚皇帝※永昌宫。 ②部族名。保大四年(1124),※耶律大石西走,会见18部王众,其中就有敌剌部。③见“敌烈部”(1

  • 胡奴甘父

    见“甘父”(481页)。

  • 弩温答失里

    明哈密忠顺王※卜答失里之妻。瓦刺首领※脱欢女,※也先之姊。宣德(1426—1435)中适卜答失里。正统四年(1439),夫死,子倒瓦答失里,卜列革相继为忠顺王。与瓦剌交往频繁。天顺四年(1460),

  • 高升泰

    ?—1096宋代云南大中国国王。一作高升太。白族。大理人。※高智升子。大理国第十二世国王段廉义(1075—1080在位)时,为清平官兼九爽(省)之事,誉望日重,与父领有鄯阐(今昆明)及周围地区。宋神宗

  • 段智兴

    ?—1200宋代云南大理国(后理国)第十八世国王。一作段正智。白族。大理人。※段正兴(段义长)子。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父禅位为僧,遂继王位,仍由“中国公”高寿昌主政事。翌年改元利贞,遣李观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