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鲜虞

鲜虞

先秦时期狄人的一支。西周幽王八年(前774)即见于记载。初分布于西周之北,即今陕北和晋西一带。春秋时成为白狄中最强大的一支,东邻赤狄,奉赤狄潞氏为盟主,建北狄政权。北狄分裂后,长狄赤狄先后被华夏诸侯所灭,白狄因受秦、晋之驱逐,向东迁徙,该部进至今河北正定县一带,成为白狄诸部的轴心和盟主,故鲜虞亦成为白狄的统称。在与晋国激烈的角逐中,白狄的肥、鼓先后亡于晋,唯鲜虞氏收纳白狄诸部余众,势力独盛。周敬王十三年(前507),败晋师于平中(晋地),俘晋大夫观虎。翌年,以“中山”之名见于史乘。一说此时建都于中人(今河北唐县境),联合仇由和部分肥、鼓遗民建中山国,后事详见※“中山国”。该部东迁前主要从事畜牧业,进入华北后,吸收中原文化,使用华夏文字,制造和使用铜、铁等生产工具和武器。又仿效华夏诸侯,设立相邦等职官和军政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有了与中原诸国相近的农业和手工业,建城郭、立国都、修长城,国君先后称侯、称公和称王,屹立于诸侯之中,积极参与中原的政治、军事斗争。周赧王二十年(前295)被赵国灭亡后,鲜虞人逐渐融合于华夏之中,其后人有以“鲜于”为姓氏者。

猜你喜欢

  • 弘慈寺

    明代东蒙古第一座黄教寺院。亦称大召(蒙语伊克召)、阿勒坦汗庙、格根汗庙、甘珠尔庙、释迦牟尼庙、银佛寺、无量寺等。万历七年(1579),由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阿勒坦汗)及其夫人三娘子在归化(今

  • 温宿

    ①西域古国名。王治温宿城(今新疆乌什县境)。西汉武帝(前141一前87年在位)时有户2200,口8400,兵1500。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军、译长各2人。属西域都护。土地物类均与

  • 沃申

    清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崇德五年(1640),以前锋从征明锦州,克松山。顺治元年(1644),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关击农民军李自成部。继随叶臣下直隶,征山西。四年,随将军喇哈达征陕西。九年(16

  • 李彝超

    ?—935夏州党项羌首领。本姓拓跋氏。五代后梁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子。后唐长兴四年(933)父卒,以左都押牙四州防遏使被三军推为留后,矫父遗命向后唐乞封。明宗降诏以兵促其移镇延州,拒不奉命。四月,遣

  • 额鲁特

    即“厄鲁特”(196页)。

  • 丁锡

    明代画家、诗人。字佑之,号西鸣。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回族。先世西域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丁鹤年后裔(一谓为元画家丁野夫之后)。自幼聪敏,喜绘画,尤精山水画。作品大都佚亡。工诗,今多不传,惟《钱塘县志

  • 见“蜑”(2257页)。

  • 杨智慧

    武兴国君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武兴国君主※杨绍先子。梁大同元年(535)父卒,继位。遣使上表于梁,愿率4千户归附,被封为东益州长官。西魏大统十一年(545),兄弟辟邪继之。但据《周书·

  • 王智

    ?—506北魏起义首领。又作王法智。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市)人。族属休屠胡(又作屠各胡)。宣武帝正始三年(506)正月,聚众起事,拥兵两千,自号王公,后举秦州主簿羌人吕苟儿为主,改元建明,置百官,攻周邻

  • 克烈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译怯烈、怯列、客列亦惕、克哩叶特等。《辽史》称阻卜或北阻卜。《史集》载,古代其王有7子,皮肤黝黑,故称“克烈”。后诸子各成部落,自立姓氏。一说属突厥语族;另说属于蒙古语族,《辍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