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鲜卑

鲜卑

古族名。东胡族一支。与※乌桓均为东胡部落联盟中之大部。秦末汉初,为匈奴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所败,联盟瓦解,余众分聚于两部。该部退保鲜卑山(今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西,一说是时始因以为号),南邻乌桓。西汉武帝元狩(前122—前117)后,逐渐南移,游牧于乌桓原驻地饶乐水(又称“作乐水”,即今西拉木伦河)一带。初臣服匈奴,岁贡牛、马、羊、皮张,随从征战,扰汉边。东汉光武帝建武(公元25—56年)后期,首领偏何、于仇贲、满头等陆续附汉,受封王、侯,岁受赏赐,助击北匈奴,明、章两帝年间始终和好,保塞无事。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与南匈奴、丁零、西域联兵大败北匈奴,迫之远引而去。章和元年(公元87年),再破之,执杀优留单于。和帝永元(公元89—105年)中,乘北匈奴西迁,徙居匈奴故地,并其余众10万余落,势力渐盛。直至2世纪中叶,对汉时降时叛,与南匈奴、乌桓屡相攻战,成为北方地区主要矛盾。桓帝(146—167年在位)时,首领檀石槐统一诸部,建庭于高柳北弹汗山(今内蒙古兴和县东北、河北尚义县东南)潠仇水。东败夫余,西击乌孙,北逐丁零,南扰汉边,尽有匈奴地,称兵10万,胜过匈奴,建立强大的部落军事大联盟。分其地为三部:辽东以西至右北平20余邑为东部;右北平西至上谷十余邑为中部;上谷西至敦煌、乌孙20余邑为西部,各置大人统领。灵帝(168—189年在位)时,连年拢幽、并、凉3州缘边诸郡,屡败汉军。光和四年(181),檀石槐死后,诸部贵族首领屡相攻战,联盟瓦解。三国魏青龙元年(233),小种鲜卑轲比能并东部鲜卑及步度根所部,统一漠南地区,重建局部联盟。三年,轲比能死,联盟复解体。其语言和习俗与乌桓相同,语言属东胡语的分支。以游牧、狩猎为业,追逐水草,居无常处,以穹庐为舍,食肉酪,衣毛毳,盛产名裘。有牧猎所需之手工业,制弓矢鞍勒,以角端弓著称。其地产穄和东墙(结实如穄子),也捕鱼以补田畜射猎之不足。与中原通市,易“精金良铁”,由流入该地之汉人“教作兵器铠楯”,有时交市之人多达3千、畜7万。初不识文字,刻木为记,后始向汉人习学文字。社会组织分部和邑落,部之首领称大人,邑落各有小帅,初为推举产生,至檀石槐后,遂世相袭。两晋与十六国时期,鲜卑分衍出之各部相继兴起,建立雄据一方之政权:※慕容氏建※前燕(337—370)、※后燕(384—407)、※西燕(384—394)、※南燕(398—410); ※乞伏氏建※西秦(385—431);※秃发氏建※南凉(397—414)※拓跋氏先建※代国(338—376),后统一北方,建强大的※北魏王朝(386—534)及东西魏;※宇文氏又受西魏禅,建※北周(557—581)。源于慕容氏,后西迁今青海一带的※吐谷浑及辽西※段氏亦建政权,割据一方。这些政权瓦解后,逐渐与汉族等融合,不再作为民族实体存在。附鲜卑世系:

猜你喜欢

  • 四部医典奥词解说

    书名。藏文名《新热萨拉必来龙》。蒙医学著作。内蒙古准噶尔旗医师9登用藏文写成。全书714叶。木刻本。主要摘取《四部医典》中的难词僻语,加以注释,所注间有错误,已由龙日格丹达尔予以批改。

  • 纳兰氏

    清代满族女诗人。揆叙妹,侄永寿,雍正时官兵部左侍郎。著有《绣余诗稿》。

  • 马永贞

    ①(1792—?)清医士。四川省定远县(今武胜县)人。回族。为人忠厚和蔼,常以医术为邻里服务。贫苦者多所受益。其精于长寿之道。光绪元年(1875)已83岁,子孙繁衍,五世同堂,耳聪明目,尚能劳作,人称

  • 阿里钦部

    哈萨克族部落名。又译“阿尔钦部”。奇齐克玉兹(西部哈萨克)主体部落。据传其先世即汉籍文献中的“阿兰”,或称“阿兰聊”。18世纪时,游牧于哈萨克草原西部。冬牧地在锡尔河、乌拉尔河下游及图尔盖河流域。夏牧

  • 长白府

    地区名。位于今吉林省东南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置。治所即今吉林长白朝鲜自治县所在地长白镇。辖域周围70余里。东界吉林延吉府,西接吉林濛江州,南界朝鲜,北邻吉林桦甸、敦化二县。汉属扶余、挹娄地。

  • 岐国公主

    金朝公主,蒙古成吉思汗皇后。女真族。完颜氏。卫绍王完颜永济女。至宁元年(1213),蒙古军围中都(今北京),金宣宗遣使求和。贞祐二年(1214),命完颜承晖赴蒙军议和,接受成吉思汗提出的许和条件,献童

  • 施秉县

    县名。位于贵州东南部。元朝时,置偏桥中寨蛮夷军民长官司、德胜寨偏桥四甲等处长官司、施秉前江等处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明洪武五年(1372),以偏桥中寨故地置偏桥长官司,以施秉前江故地置施秉蛮夷长官司,

  • 紫山大全集

    书名。元胡祗遹(1227—1295)撰。26卷。卷1至卷8为赋、诗、诗余,卷9至卷19为文,卷20至24为杂著,卷25至卷26为语录。作者武安(今属河南)人,字绍闻,号紫山,因以名集。初被荐充为员外郎

  • 李彝超

    ?—935夏州党项羌首领。本姓拓跋氏。五代后梁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子。后唐长兴四年(933)父卒,以左都押牙四州防遏使被三军推为留后,矫父遗命向后唐乞封。明宗降诏以兵促其移镇延州,拒不奉命。四月,遣

  • 宇文恺

    555—612北周、隋朝大臣、营造学家。字安乐。朔方夏州(治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人。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许国公※宇文贵子,杞国公※宇文忻弟。在周,以功臣子,年3岁,赐爵双泉伯,7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