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鬓覩

鬓覩

一作“发覩”。契丹语,意“铁瓜”。契丹行刑时所用器物。又作“铁骨朵”。以熟铁打制,成8片,互相连接,围成瓜状,故名。中空。以柳木作柄,约长3尺,两头包裹铁皮。行刑时,打数不得超过7下(一记作70)。辽道宗大康元年(1075),宣懿皇后被诬时,“上(道宗)怒甚,因以铁骨朵击后,后几至损。”(《焚椒录》)七年(1081),※耶律乙辛“坐以禁物鬻入外国,”“得减死论,击以铁骨朵,幽于来州。”(《辽史》卷110)此刑具亦传至高丽及宋,至元代仍采用,即“金瓜”。清代仿其形以作仪仗。

猜你喜欢

  • 担歌

    明清时壮族男青年赠给情人的信物。流行于广西南丹及浔州府等地。在一条普通的扁担上,契刻着花鸟和用“方块壮字”写的“壮歌”歌词,然后涂上颜色,显得格外醒目而美观,故称。为男青年所制,赶歌圩时,随身携带,遇

  • 木束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 ①亦作穆逊河卫。永乐七年(1409)三月,与葛林等10卫同时设立,辖今黑龙江省汤旺河支流穆逊河流域。②亦作密拉河卫。永乐八年(1410)设。清代密拉河在吉林境内,与小图们江

  • 刀盈廷

    1856—1906清末云南干崖土司。傣族。受封干崖宣抚使,任内,以英军屡侵中国边境,受清廷命数派兵筹粮,保卫境土,均尽防御之责。遣长子刀安仁率土兵驻守边防,与英军作战。中英会勘滇缅边界时,奉命随中国查

  • 水西制度

    贵州彝文史书。流传于黔西北、滇东北地区。约成书于清初,作者不详。主要记载水西(今鸭池河以西,大方、黔西二县及其周围地区)、茫部(今云南镇雄县一带)两个统治家支晚期的史事传说,尤其详细地记述了这两个家支

  • 四时捺钵

    见“捺钵”(2037页)。

  • 颉的部

    ①契丹部族名。辽圣宗时(982—1031)以所俘唐古(※党项)族民户所置,为圣宗三十四部之一。其部民原为契丹皇族诸宫卫奴隶,后户口蕃息,时圣宗释免奴隶,置部,取得平民地位。设节度使统领,隶北府。部族军

  • 剡源集

    一作《剡源戴先生文集》。书名。元戴表元(1244—1310)撰。30卷。表元,宋元之际庆元奉化(今属浙江)人,字帅初,一字曾伯。宋咸淳(1265—1274)中登进士乙科,除建康教授。后弃职。入元后,长

  • 恩榜

    科举时代经皇帝恩准于正科以外另行考试得以中式者的录取公告。宋、金皆有此制。此种考试因在正科之外,又称“恩科”。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勒令,凡5次参加御试进士考试不录者,可向皇帝奏名考试,以文章高下

  • 阿悦贡

    ?—1386明代云南顺宁土官。布朗族。原为布朗族头人,洪武十五年(1382),归附明朝,明置顺宁府(治今云南凤庆),署府事。十七年,任知府,定租赋,立贡制。十九年(1386)卒,子勐哀承袭。

  • 斡准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来源于部名。居苏滨水(今绥芬河)、把忽岭毛密水(今兴凯湖南之门河)等地。金朝建立后,居地有变动。后改汉姓曰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