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藏大臣衙门
清驻藏大臣代表清朝廷行使西藏地方管理权的行政机关。衙门组织,按乾隆五十八年(1793)《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规定,驻藏大臣下设章京1人,由理藩院员外郎或主事充任;笔帖式1—2人,办理满、汉文书翻译;增设译字房,设唐古忒通司1人,司汉、藏文翻译,设廓尔喀通司1人,司廓尔喀文翻译。余为听差、防卫官兵,包括游击、都司、守备、司员、千总、把总、粮员等。因西藏社会数经动乱,衙门地址多次迁移。俗以所在地名冠其前,别称通司岗衙门、甘丹康萨衙门、扎什城衙门、鲁布衙门等。
清驻藏大臣代表清朝廷行使西藏地方管理权的行政机关。衙门组织,按乾隆五十八年(1793)《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规定,驻藏大臣下设章京1人,由理藩院员外郎或主事充任;笔帖式1—2人,办理满、汉文书翻译;增设译字房,设唐古忒通司1人,司汉、藏文翻译,设廓尔喀通司1人,司廓尔喀文翻译。余为听差、防卫官兵,包括游击、都司、守备、司员、千总、把总、粮员等。因西藏社会数经动乱,衙门地址多次迁移。俗以所在地名冠其前,别称通司岗衙门、甘丹康萨衙门、扎什城衙门、鲁布衙门等。
清代四川阿都土官。彝族。雍正六年(1728),随清兵征伐凉山彝民,擒献首领,以功授阿都正长官司(治今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西北鱼水坡)长官。
丝绸之路东段支线。因自吐谷浑都城伏俟城始发,并经吐谷浑居地,故名。见“青海道”(1280页)。
党项后裔家谱。元代党项人余阙后人修于安徽省桐城洪涛山。最后一次重修为1916年。木刻本,共18卷,现存卷首,卷1—10,卷12—17,共17卷。卷首家规前冠以“河西郡”三字,以示祖籍。卷1至卷4收录了
书名。清王昶(字德甫,号述庵,又号阑泉,江苏青浦人)撰。作者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十月初十由北京启程,三十四年三月初五抵腾越(今云南腾冲)。记所见闻,书中山川崖谷之奇,花草景物之胜,杂以缅事传闻,
十六国之一。鲜卑慕容氏所建。檀石槐所建鲜卑联盟瓦解后,慕容氏逐渐兴起。三国魏初,首领※莫护跋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北建政权。西晋武帝太康六年(285),其曾孙※慕容廆嗣立,后自称鲜卑大单于,据有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穆霞河卫。永乐五年(1407)正月,该地女真首领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喜乐温河等11卫同时设立,辖前苏联滨海边区绥芬河支流格尔兹纳亚河流域。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勒克山卫,并说清代吉林城(今吉林市)西北400余里有勒克山,周百余里。
旧时西藏门巴族和藏族部分地区所置※宗以下的一级行政区划。其范围略似内地的“区”或“乡”。由旧西藏地方政府设置,并设※措本或※根保管理全措事务。见“三十二措(定)”(50页)。
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因其平面布置非左右对称,屈卷为仙鹤状,故名。在江苏省扬州,临近运河。唐宋时期,扬州为我国对外贸易重要港口,阿拉伯、波斯等国穆斯林来此经商者很多。据《图书集成·杨州府祠庙考》记载,
见“噶勒达玛”(25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