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明心

马明心

1719—1781

中国伊斯兰教哲赫林耶派创始人。亦作马明清或马明新,字复生,名真卫。经名伊卜拉欣,道号“维尕耶·屯拉海”(意为“维护主道的人”)。回族。祖籍甘肃阶州(今武都县),后迁金县(今榆中县)马坡三伏庄。以务农为业。康熙(1662—1722)初年,其父求学迁河州(今临夏县),择居大西关,遂家焉。幼孤,为叔父所抚养。六岁随叔父在西关清真寺攻读伊斯兰教经典及阿拉伯文,刻苦努力,成绩优良。雍正六年(1728),随叔父赴麦加朝觐,途经也门,与叔父失散。被当地沙孜林耶道堂收为门徒,习经修道,并由教长资助朝觐“天房”。乾隆九年(1744),经中亚布哈拉、新疆等地区返回青海循化。时年26岁。积极传布沙孜林耶主张,并吸收一些苏非派的教义,创立哲赫林耶派。主张:在吟主赞圣时要高声朗诵赞词,故被称为“高念派”或“高赞派”,简化宗教仪式,改“主麻”(聚礼)日的16拜为10拜;强调“海的耶”(即“布施”之意)要用于周济穷人,阿訇不能独受私用;教权传递应传贤不传子。得到广大下层回民拥护,被老教(“阁的木”)斥为“异端”,故被称为“新教”。发展迅速,从青海循化,直到甘肃河州(今临夏)、定西、榆中等地,都有其广泛影响。后被循化花寺首领马国宝,以“邪教”告发,被迫迁居河州、榆中等地,继定居定西县官川马家堡。后甘肃、宁夏、青海及云南、山东、河北等地穆斯林纷纷前来学经论道,该地遂成为哲赫林耶派传教基地,故该派又称“官川门宦”。教众又尊称其为“官川阿齐孜”(尊贵之意)、“官川太爷”、“官川老人家”等。乾隆四十六年(1781),因其门生苏四十三揭起反清义旗,遂被捕,拒诱降,于兰州被害。后人将其言论整理编成《马明心遗言录》传世。并尊其为“束海达依”(意为“为主道牺牲的人”)。

猜你喜欢

  • 湄沱湖

    古湖名。旧说为今牡丹江流经之镜泊湖,今皆认为即今黑龙江省东南与前苏联沿海州交界处之兴凯湖。湖产鲫鱼,是渤海王国区内著名特产之一,为时俗所贵。渤海于越喜故地所置安远府领有之郿州,于拂涅故地所设东平府领有

  • 新疆四道志

    书名。作者佚名。约成书于光绪(1875—1908)年间。4卷。卷1是镇迪道所属各厅县图说:迪化县、昌吉县、阜康县、奇台县、绥来县、镇西厅、吐鲁番厅、哈密厅;卷2是伊塔道所属厅县图说:绥定县、宁远县、库

  • 堆穷

    藏语音译,又作宁穷、娘穷,意“小户”、“贫弱户”。此称元代已有。西藏民改前,因劳力弱未被农奴主分予“差岗地”,较※差巴地位更低的一个社会等级。其中一部分仍被固着在所属农奴主的领地内,被分予少量※工资地

  • 舍利畏

    ?—1274宋末元初云南各族起义领袖。亦作舍里威、舍利威或舍利。白族僧人。生于大理。宋理宗宝祐元年至五年(1253—1257),蒙古军在忽必烈和兀良合台率领下,深入云南,灭大理国,征服彝、白等各族各部

  • 河西走廊

    一称甘肃走廊。指今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地区。以在黄河之西,形如一条长廊,故名。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100—200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多砂碛、戈壁。绿

  • 桑皮故纸钱

    金代杂税之一。金代发行纸币交钞,贬值后即发行一种新币以代旧币。钞法屡变,随出随废,制纸币之桑皮故纸皆取于民。至兴定元年(1217)五月,桑皮故纸已甚难得,遂令计价,作为一种附加税向百姓征收,但限于征收

  • 诏糯钪

    清代云南西双版纳封建领主。傣族。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刀绍文之孙。19世纪中叶,伙同父兄率族众起兵争夺召片领※刀正综位。道光十八年(1838),部分与谋头人被宣慰司捕杀后,逃匿勐班、耿马,

  • 苗民官

    官名。明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不限于苗族)所置小土官,以当地头目充当,因其故俗,使之抚绥土民,谨守疆土,修职贡,听征调,无相携贰。

  • 迁那

    烧当羌首领。※滇吾九世孙。东汉后期,率种人归汉,被封为冠军将军、西羌校尉、归顺王,处于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东南)。其后裔于十六国时期建后秦。

  • 阿帕塔尼

    珞巴族部落名。又称登尼。藏族称之为“丁珞”,西方文献称“达夫拉”、“阿帕塔尼”。据传其祖先从北方或东北方某地迁至苏普帕德和普德普米两河流域,接着又分三支,先后进入今济罗一带定居。包括金勒、那达、希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