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鲁特前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阿喇布坦(一称丹津阿喇布坦)初与噶尔丹同牧于科布多。康熙四十一年(1702),率众归清,封多罗郡王。四十二年建旗,授札萨克。初驻牧推河。雍正九年(1731),因惧噶尔丹策零侵袭,迁居喀尔喀河流域。寻复移推河。乾隆二十六年(1761),定牧乌兰乌苏,隶喀尔喀赛音诺颜部齐齐尔里克盟。四十六年(1781)世袭。牧地当塔米尔河北岸。东接土谢图汗旗界,南抵额鲁特旗,西接左翼左末旗,北至右翼前旗。今属蒙古国。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阿喇布坦(一称丹津阿喇布坦)初与噶尔丹同牧于科布多。康熙四十一年(1702),率众归清,封多罗郡王。四十二年建旗,授札萨克。初驻牧推河。雍正九年(1731),因惧噶尔丹策零侵袭,迁居喀尔喀河流域。寻复移推河。乾隆二十六年(1761),定牧乌兰乌苏,隶喀尔喀赛音诺颜部齐齐尔里克盟。四十六年(1781)世袭。牧地当塔米尔河北岸。东接土谢图汗旗界,南抵额鲁特旗,西接左翼左末旗,北至右翼前旗。今属蒙古国。
契丹习俗与皇室重要礼仪。《辽史·国语解》称:“头鱼宴,上岁时钩鱼,得头鱼,辄置酒张宴,与头鹅宴同。”程大昌《演繁录》记:“达鲁河钩牛鱼,北方盛礼”,契丹尤为重视,“以其得否,为岁占好恶。”此乃上古渔猎
见“汉儿行宫都部署院”(620页)。
后凉灵帝吕纂年号。399—401年,凡3年。
元代帝师八思巴(1235—1280)的祖先。《元史·释老传》载:帝师八思巴,土蕃萨斯迦人,族款氏,相传自其祖朵栗赤以其法佐国主霸西海者10余世。藏语“朵栗赤”义为“金刚”,是对密宗高僧之尊称。
见“百夷”(747页)。
蒙文学会创办的刊物。蒙文名《乌兰·巴日斯》。1926年,内蒙古蒙古族青年在五四运动影响下组织文化团体“蒙文学会”,并创办刊物。为继承发扬蒙古民族的文化,取成吉思汗于“丙寅”年(1206)即蒙古国大汗位
书名。清黄虞稷、倪灿、钱大昕等撰。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有关辽、金、元三朝的图书目录汇辑。内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中的辽、金、元部分,厉鹗《辽史拾遗》中的补经籍志,杨复吉《辽史拾遗补》中的补经籍志,
清代东北驿道之一。康熙二十四年(1685),郎中色奇奉诏定。由齐齐哈尔城中卜奎站起,西南50里至特木德赫,75里至温托次,75里至多鼐,75里至塔尔哈,67里至古鲁,55里至乌兰诺尔,45里至茂兴。雍
羌族部落名,亦国名。原居河西走廊弱水上游及其以西地区。西汉文帝(前180—前157在位)初,匈奴向河西扩张,迫使其大部西迁至阿尔金山以西,在阳关西“千八百里”建立国家,成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余众西迁至
1760—1820清朝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乾隆帝第十五子。1796—1820年在位,年号嘉庆。乾隆间,封嘉亲王,册封为皇太子。时土地高度集中,河患频仍,财政拮据,军备废弛,流民大量涌现,官吏贪污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