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卜氏
匈奴姓氏。晋代称卜氏。原为氏族名,后成为姓氏。秦汉时期,除单于所出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外,与呼衍氏、兰氏并为“国中名族”,“常与单于婚姻”,单于辅政大臣左右骨都侯、左右尸逐骨都侯等异姓大臣多出自该族,主断狱讼,所裁决之案面报单于。新朝王莽天凤五年(公元18年),右骨都侯须卜当(王昭君女婿)被莽强立为须卜单于。晋代,在匈奴中地位亦尊,任左右沮渠。
匈奴姓氏。晋代称卜氏。原为氏族名,后成为姓氏。秦汉时期,除单于所出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外,与呼衍氏、兰氏并为“国中名族”,“常与单于婚姻”,单于辅政大臣左右骨都侯、左右尸逐骨都侯等异姓大臣多出自该族,主断狱讼,所裁决之案面报单于。新朝王莽天凤五年(公元18年),右骨都侯须卜当(王昭君女婿)被莽强立为须卜单于。晋代,在匈奴中地位亦尊,任左右沮渠。
清代地名。又译乌兰固木。位于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西北(即今蒙古境内乌兰固木)。清初为准噶尔部辖地。以其肥沃,宜耕种,噶尔丹统治时期曾为准部屯耕地。康熙三十六年(1697)噶尔丹病死后,并于清。清朝政府遣
?—303十六国时期成汉宗室。字玄政。先世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賨民,东汉建安末,迁居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号巴人。※李虎孙,※李慕子。西晋惠帝元康(291—299)末年,当弟※李特等随略
古州名。①古为西戎地。春秋及秦、汉为羌、胡所居。北魏孝昌二年(526),改鄯善镇置,治所在西都县(今青海乐都县)。隋大业三年(607),改置西平郡。唐武德二年(619),复为鄯州。贞观十五年(641)
?—1639清初将领。蒙古族。博济吉特氏。科尔沁部人。后金天命七年(1622),随明安归附努尔哈赤,授二等参将。天聪三年(1629),随皇太极征明,攻遵化,力战破明总兵赵率教,以功进三等梅勒章京。六年
?—1084西夏将领。党项羌族。惠宗时(1067—1086)官副统军。夏大安八年(1082),因宋朝在永乐川筑永乐城(今陕西米脂县西北马湖峪),以威胁夏国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九月,受遣与统军叶
?—约1644年前后明代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又译印藏呼图克图。明崇祯十三年(1640),奉五世达赖、四世班禅之命赴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参加卫拉特、蒙古王公会盟,参与制定《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
?—1731清宗室。爱新觉罗氏。康熙帝之子,庄亲王允禄同母兄,长年体弱多病。雍正四年(1726),封多罗贝勒。八年(1730),晋封多罗愉郡王。世宗笃念皇陵重大,特命其前往护视。卒,谥恪。
?—1892清朝大臣。字竹珊。蒙古正黄旗人。卓特氏。初为员外郎,后历任浙江按察使、云南布政使等职。光绪七年(1881),领副都统衔,任伊犁参赞大臣,寻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八年,署乌鲁木齐都统,与俄国
全称《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因共有17项条款,故名。由中央人民政府以李维汉为首的4名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5名全权代表于1951年5月23日在北
见“毕利”(7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