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靺鞨

靺鞨

隋唐时东北少数民族名。一作靺羯。来源于挹娄(肃慎)。其名初见于北齐河清二年(563),为南北朝时“勿吉”同音异译(一说为勿吉转换读音而成靺鞨,今有人认为是“貊貉”转音)。下分众多部落,著名者有粟末、伯(汨)咄、安车(居)骨、拂涅、号室、黑水、白山等7部。活动范围史载东至于海,西接突厥,南界高丽,北邻室韦;实际约东到今日本海,西以前苏联之结雅河及中国之嫩江一线以东为限,南在松花江上游流域与高句丽接壤,北达外兴安岭及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在此区域内,粟末部居最南,分布在吉林市附近松花江上游地区;伯咄部约在今拉林河流域(旧说在伯都讷,即今吉林省扶余市境);安车骨部在依兰县东南和以东地区(通说在阿勒楚克,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境);拂涅部居牡丹江下游以东地区(旧说在以宁安为中心的牡丹江流域,今有人说在哈尔滨市南的拉林河流域);黑水部处松花江注入黑龙江后的黑龙江两岸(一说在黑龙江下游);号室部散布在兴凯湖南的绥芬河流域;白山部居牡丹江上游以东地。与隋唐王朝关系密切,多次遣使朝贡。隋炀帝时,粟末部首领度(突)地稽率部千余家内属,受封为右光禄大夫、辽西太守,被安置于柳城(唐营州,今辽宁朝阳)。唐初,南部的粟末、白山、伯咄、安车骨、号室等部,转附高丽;北部以黑水靺鞨为中心,迅速发展壮大;迁居营州者臣属唐,唐以度地稽为“总管”,又拜为右卫将军,赐姓李氏,其子李谨行袭职后,累立战功,由营州都督擢右领军大将军、积石道经略大使、镇军大将军、行右卫大将军,死后追封燕国公,陪葬乾陵。在唐对高丽战争中,度地稽部助唐征高丽,原南部的靺鞨人大多助高丽与唐抗争。各部发展不平衡,南部的粟末等部已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北部的黑水诸部还以狩猎为主。皆善养猪,为衣食来源之一,富者有猪多至数百口。“君长”称“大莫佛瞒咄”,父子相承。住半地穴式房屋,“相聚而居”。尚无文字。在其故地考古发现了许多铁、铜器。度地稽部因住地近中原和多次受册封、赏赐,发展最迅速,唐时其部落有“家僮(奴仆)数千人,以财力雄边”。唐总章元年(668)高丽国亡后,粟末部也迁居营州,白山部归唐,伯咄等3部“奔散微弱”,“遗人”加入了由营州东走以粟末靺鞨人为主体建立的渤海国;北部诸部以黑水部为中心,经过兼并联合,有16部,称黑水靺鞨,五代时改曰女真。

猜你喜欢

  • 高琳

    497—572西魏、北周将领。字季珉。先世为高句丽人。高氏。北魏孝明帝正光(520—525)初,任卫府都督。随军讨邢杲,破梁将陈庆之,以功转统军。从尔朱天光破万俟丑奴,论功最大,拜宁朔将军、奉车都尉。

  • 沈曾植

    1850—1922清末学者。浙江嘉兴人,字子培,号乙庵,晚号寐叟。光绪进士。历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兼总理衙门章京。二十一年(1895)参与组织强学会。八国联军入侵后,赞同“东南自保”,奔走于江南各

  • 百粤

    参见“百越”(747页)。

  • 卜鲁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布拉卫,并说清代有布拉山在宁古塔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西南110里。

  • 耶律寅底石

    ?—926辽宗室。又作匀德实。字阿辛。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三弟,为契丹开国初“诸弟之乱”参与者。时见长兄阿保机废止世选称帝,大权独揽,心中不服,与兄剌葛、迭剌及弟安端等联合,于太祖五年(911)至七年(

  • 太赤

    蒙古国将领。又译太出。燕只斤氏。徐国公彻里曾祖。初为太宗(一作太祖)怯薛百夫长。后从太宗窝阔台征金,为马步军都元帅。太宗五年(1233),与阿术鲁统军破徐州,擒金帅国用安。克邳州。八年,太宗分赐诸王勋

  • 撒里蛮

    元朝宗王。蒙古孛儿只斤氏。※蒙哥汗孙,※玉龙答失子。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或作十四年),暗结宗王昔里吉、玉木忽儿等谋叛,劫持北平王那木罕、丞相安童,遣使结好海都,请援,遭拒。继犯和林(今蒙古国哈尔

  • 拂涅部

    靺鞨(勿吉)著名7部之一,后为黑水靺鞨16部中的一部。亦称“大拂涅”。《隋书》称其“在伯咄东”,居今牡丹江下游以东密山一带(旧说在今黑龙江宁安县为中心的牡丹江流域;今有人说在今哈尔滨市南的拉林河地区,

  • 勐海土把总

    明清云南车里宣慰使司辖下傣族土职。明永乐间(1403—1424),奢陇法食邑于勐海。清雍正时(1723—1735),叭弄版纳以功授土便委职,隶勐阿土把总。其后人诏雅合与刀柱国争袭,引起勐遮,顶(景)真

  • 百越

    亦作百粤。其名始见于战国晚期《吕氏春秋·恃君篇》。古代南方越人一种泛称或总称。以支系繁多,故名。包括句吴、于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滇越、山越等,“各有种姓”。其分布甚广。据《汉书·地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