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禧总管府
元朝官署名。为※太禧宗禋院所属4总管府之一。武宗至大元年(1308),建南镇国寺,立规运提点所。次年,改为规运都总管府。三年,升为隆禧院。文宗天历元年(1328),与殊祥院并为殊祥总管府,旋改为隆禧总管府,秩正三品。分奉祖宗神御殿,掌钱粮出纳,营缮作辍。定置达鲁花赤、总管、副达鲁花赤、同知、治中、判官、经历各1员。下辖福元营缮司、普安智全营缮司、祐国营缮都司等机构。
元朝官署名。为※太禧宗禋院所属4总管府之一。武宗至大元年(1308),建南镇国寺,立规运提点所。次年,改为规运都总管府。三年,升为隆禧院。文宗天历元年(1328),与殊祥院并为殊祥总管府,旋改为隆禧总管府,秩正三品。分奉祖宗神御殿,掌钱粮出纳,营缮作辍。定置达鲁花赤、总管、副达鲁花赤、同知、治中、判官、经历各1员。下辖福元营缮司、普安智全营缮司、祐国营缮都司等机构。
俗称番子。轮番执行缉捕罪犯的差役。明代厂卫司设此。清代,步军统领衙门亦设之,招募顺天府(治即今北京市)所属民人充役,设头目以辖;内务府设番役处,选内佐领、内管领之内数十兵丁充役,由司员值年管理。两处番
贵州彝文史书。流传于黔西北、滇东北地区。约成书于清初,作者不详。主要记载水西(今鸭池河以西,大方、黔西二县及其周围地区)、茫部(今云南镇雄县一带)两个统治家支晚期的史事传说,尤其详细地记述了这两个家支
乾隆帝论述喇嘛教宗旨及清廷对该教所持政策的文章。乾隆五十七年(1792)撰。《卫藏通志》卷首有载该文首释“喇嘛”一词含义及清廷沿元、明旧制加封其宗教领袖为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号。继述兴黄教以安蒙古、
见“古儿别速”(441页)。
地名。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平原(亦称土默川)。秦汉以前称※云中川,北魏时称※敕勒川,隋唐时期称※白道川。五代时期又称哈罗川。辽金以后称丰州滩或丰州川。其前后史地沿革、民族居迁详“丰州滩”(198页)。
见“俺答汗”(1884页)。
古族名。参见“月氏”(373页)。
见“耶律蒲鲁”(1322页)。
?—398十六国时期后燕大臣。官尚书,封顿丘王。后燕永康三年(398),乘国君慕容宝用兵在外,留守兵少之机,暗结段速骨,引兵攻都城龙城(今辽宁朝阳),迫宝南奔,继攻杀段速骨,奉太子慕容策承制。诱迎宝入
部分瑶族称谓。自称“穹咧”,意为“居在山上的人”。过去男女习惯穿蓝色服装,妇女衣服都绣着斑斓花纹,故称。主要散居于广西大瑶山中部和西南部一角。相传其先民从贵州古州(今榕江县)一带迁来。语言属汉藏语系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