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里克千户部落

阿里克千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阿里克又作阿力克、阿柔。在青海省海北部祁连县大通河北,东界门源,西南接蒙古默勒郡王旗牧地,北邻甘肃民乐县。牧地包括今祁连县峨情、草达坂、野牛沟及默勒等乡。原驻牧曲什安河流域,即今海南兴海县之温泉一带,初有11个小部落。明万历(1573—1620)年间,三世达赖索南嘉措至青海,被该部头人华桑嘉布等人迎至牧地,奉献大批布施。清顺治(1644—1661)年间,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进京途经青海,该部头人迎请传法,并求建寺,在夏扎大喇嘛和阿里克然坚巴克尊嘉措主持下,于仲塔地方建成阿里克寺,取名“具喜宠法洲”。雍正十年(1732),西宁办事大臣达鼐饬定界址,该部被封为百户部落,为塞外40贡马番族之一。道光二年(1822)后,该部头人玛当因不堪果洛藏民抢掠,率部迁至黄河北岸,后经陕甘总督长龄奏准,令该部大有户却丹驻牧于可可乌苏一带,与察汗诺门罕旗同司黄河渡口。旋遭刚察等部冲击,部分移至大通河上游祁连县驻牧,部分被那彦成移居黄河南,即今黄南州河南县、海南州同德县等地驻牧。其在祁连县境内者日益强大,头人多日杰自称千户,从蒙古族取得大片牧地。1913年,曲乎从牧民征马千匹,羊千只,献给青海蒙番宣慰使马麒,获千户草原执照,其牧地占据祁连县大部,蒙藏各部亦由该千户指定放牧地点。该部迁至祁连县后,历经百年,发展成为8个百户部落。

猜你喜欢

  • 白霫三部

    见“白霫”(596页)。

  • 古里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固里河卫,误刻为右里河或吉里河卫。永乐七年(1409)置,在前苏联结雅河上源吉柳伊河流域。

  • 牂柯考

    贵州古地考证。1篇。清郑珍(1806—1864,字子尹,晚号柴翁,贵州遵义人,汉族)撰。内容详考古“牂柯”(国、江、郡)的来源、盛衰史事,观点与其师长莫与俦※《牂牁考》一文大同小异。为研究贵州古地古族

  • 瑶池都督府

    唐代建立于突厥地区的羁縻机构。贞观二十一年(647),以阿史那贺鲁内属,置府,析其众于庭州莫贺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东北)。高宗永徽四年(653),以贺鲁叛,罢府,析其地为金满、沙陀2州。

  • 大勖进

    渤海国宗王。第二世王※大武艺子,文王※大钦茂弟。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奉文王命朝唐,获厚遇,唐玄宗于内殿宴饮、授官、赐袍带,留作宿卫。

  • 敦罗卜旺布

    见“敦罗布旺布”(2270页)。

  • 杨灵珍

    ?—504南北朝时期仇池氐帅。初为北魏将领穆亮副将。齐建武二年(495),随魏安南将军、梁州刺史元英攻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东),占据泥公山(今甘肃成县西南)。四年(497),受封南梁州刺史(一作行梁州刺

  • 弘吉喇特

    明代东蒙古部名。明人亦译作“瓮吉剌”、“土(王)吉刺”。源于辽代及蒙元时期之※弘吉刺,原驻牧于今呼伦、贝尔湖至额尔古纳河一带,与孛儿只斤氏世为婚姻,元代,其封地在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东侧)

  • 葛根庙

    内蒙古佛教寺庙。位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洮儿河东岸。清乾隆(1736—1795)初年,札萨克图旗台吉徐特纳克出资建造。原名“莲花图庙”。乾隆十三年(1748),赐名“梵通寺”。经乾隆、嘉庆(1796—

  • 高布泽博

    1905—1968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蒙古族。1923年入北平(今北京)蒙藏学校。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5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内蒙古从事农民运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