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敦

阿敦

①满语音译,意为“牧群”。清顺治十八年至康熙十六年(1661—1677),禁中设“阿敦衙门”,由御马监改称,即上驷院前称;辖以“阿敦昂邦”,即后称“上驷院卿”,正三品,2员,掌御马等牧养、管理、使用诸政令。该衙门坐落在东华门内三座门北侧,隶内务府。上驷院御马、仗马、备祭堂子马、花马、驽马、盛京听差马、关口外牧场马等,各有其用,皆分群(厩)牧养。牧丁之上辖以牧长,满语称“阿敦达”,武职七品,有单、双俸之别,上驷院内阿敦达,食双俸。又上驷院续设“阿敦侍卫”,多时达21员,掌值班为提供御用之马及试骑、选用御马。凡该班者,日以同毛色御马4匹,停放内廷禁门景运门外箭亭南侧,备皇帝需用时顷刻可得;若帝王移驻圆明园时,则日以6匹停放于大宫门之右。每年冬春,令于大内备选马中试骑,驯顺者以充御马,否则以归入驽马群。凡于关口外诸牧场阅选御马,亦必会同该牧群阿敦达而为之。 ②(?—约1621)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从弟。随身侍卫。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编组八旗,隶努尔哈赤所属正黄旗,代“总其兵”。国人以“阿敦阿哥”称之。家资富庶,属有农庄(即农幕)。为人聪慧,机智多谋,识蒙古文。后金内政外交,无不佐理。天命四年(1619),萨尔浒大战后,朝鲜国书信往来,亲自审理;太祖立嗣,亦探其意。因参与大贝勒代善与四贝勒皇太极争权斗争,以扰乱国政罪被囚,卒于狱。

猜你喜欢

  • 罗打鼓羌

    明代羌族部落名。分布在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汶县北部。宋时即已存在。陇木长官司使祖先杨文贵曾随官军征讨之。宣德年间(1426—1435 ),将军陈怀、蒋贵又率兵镇压。万历元年(1573),该部羌人围茂

  • 马毓宝

    1894—1918字善楚。云南昆明人。回族。1912年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继被选派入南京军官学校学习。1913年任湖口陆军营长,参加“江西之役”。1916年任护国第二军副营长。聪颖好学,兼通法语。191

  • 张松协定

    1935年8月,日本张家口特务机关长松井源之助和察北保安队长张允荣达成的扩大日本侵略范围的协定。该协定强行将※《秦(德纯)土(肥原)协定》所规定之日人活动范围扩展到察哈尔、绥远两省境内长城一线,并决定

  • 掺八里

    见“张堡城”(1182页)。

  • 欧拉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甘肃玛曲县境内黄河之南,东接乔考部落,东北临佐盖尼玛部落,西北抵青海省果洛。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仅有7至8户,后因人口渐增,分为苏乎钦、苏乎娘两部落。清末民初从青海同仁县、黄河南蒙

  • 故匈奴都尉。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率众归附汉朝,受隆重礼遇,被封为特辕侯(一作特装侯),赐食邑650户。元鼎元年(前116)卒,无嗣,爵除。

  • 群牧司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能合啰”。掌管畜牧事,属中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设6正、6承旨、6都案、14案头。

  • 周书

    纪传体断代史书。隋唐之际令狐德棻(583—666)等撰。50卷。德棻为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东南)人。关陇贵族,北周大将军令狐整孙。随李渊建唐,官至礼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弘文馆、崇贤馆学士。颇有文名,曾

  • 梁仚定

    ?—541宕昌羌国王。又作仚定。北魏后期即位。永熙(532—534)末,见东西魏分裂,遂引吐谷浑寇金城(治今甘肃兰州西北)。西魏大统(535—551)初年,复率众扰魏,文帝元宝炬令行台赵贵等将兵击败之

  • 郅支满

    见“朱驹波”(7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