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拉木苏

阿拉木苏

兽皮套裤。鄂伦春语音译,亦作“阿木苏”、“阿木西”。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旧时鄂伦春族的传统下装。无裤裆,只有两条半截裤腿,不相连接。每条上下各缝有皮条,穿时,上端皮条系裤带上,下端皮条系靴腰上。夏秋季穿上狩猎,湿了便于脱下凉干。一般用夏天的狍皮(俗称“红杠子”)制作,用一张半或两张狍皮,能穿2年。也有用小鹿、犴皮作的,一年即可,可穿3年。解放后改穿布制套裤。鄂温克、赫哲等族也穿套裤,但用料和制作不尽相同,分别称“阿拉木什”或“敖约克”,详见各条。

猜你喜欢

  • 三朝辽事实录

    书名。明王在晋(字明初,今江苏太仓人)撰。17卷。天启二年(1622)三月,作者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代熊廷弼经略辽东,后坐罪归籍,于崇祯十一年(1638)撰成此书。记事起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

  • 章阿布林

    参见“昂仁”(1412页)。

  • 贵州布政使司

    政区名。明永乐十一年(1413)改思州、思南、贵州宣慰司置。汉属牂柯郡和武陵郡。元置八番、顺元诸军民宣慰使司。永乐十一年,以思州、思南两宣慰相仇杀,明廷命顾成率5万兵镇压,分其地为8府4州,始设布政使

  • 加衣

    藏语音译,即薅锄。四川甘孜藏区康定地方的一种生产工具。锄为木质,长约5寸、宽2寸,尖嘴。锄柄为一自然长成的2尺左右长的木钩,将钩固定在锄的尾部。用来薅青稞地里的杂草和松土。

  • 窝泥

    哈尼族他称。自称哈泥(哈尼)。元明清文献中先后称窝泥、斡泥、禾尼、和泥、倭尼等。皆“哈尼”的同音异写。天启《滇志》:窝泥,或曰斡泥。阿迷州称河泥,临安郡属蒙自县的江外及左能寨、思沱、溪处、落恐诸长官司

  • 布伯

    元朝将领,兵器制造家。回回人。先世西域旭烈(今伊拉克纳杰夫)人。著名兵器制造家亦思马因长子。至元十一年(1274)父卒,袭父职为回炮手总管,继续主持制造回回炮,并率炮队随蒙古军南下作战,屡立功。十八年

  • 苏火耳灰

    明朝将领。又称苏火儿灰。蒙古族。原为北元将领。洪武(1368—1398)年间投附明朝。“靖难之变”时,因参与反对朱棣的战争被擒。后获赦,授都指挥。永乐八年(1410),扈从朱棣北征鞑靼本雅失里,数立战

  • 滇云历年传

    云南编年体史书。清倪蜕(本名羽,字振九,江苏松江人)撰。康熙五十四年(1715)从巡抚甘国壁入滇为幕僚,后居昆明西郊至逝世。自序作于乾隆二年(1737)。有道光二十六年(1846)倪氏家刻本、清云南图

  • 延陵国农民革命

    近代壮族农民革命战争。清咸丰元年(1851),太平府新宁州(治今广西扶绥)壮族秀才※吴凌云(?—1863)因同情农民,被官府以“通匪”罪入狱。次年,越狱回家,被当地农民拥为首领,举行武装起义。为新宁知

  • 牛群头站

    元代驿站名。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驿道上的驿站之一。蒙古语称“失八儿秃”,意为“有泥淖”。在今河北沽源县南10余里处。南接偏岭站,北按察罕脑儿站。其地有驿、邮亭、巡检司,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