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底峡

阿底峡

982—1054

吐蕃佛教后弘期进藏之印度高僧。初名达瓦宁波。梵文名迪巴嘎热施咱纳,藏文译作贝玛梅泽益西,意为“吉祥燃灯智”。藏史通称其为“觉卧杰阿府峡”,意为“佛王阿底峡”,简称“觉卧杰”(佛王或尊圣王)。印度萨霍尔王格瓦贝次子。生于萨护罗(今孟加拉国达卡附近)。宋庆历二年(1042,一说三年),被阿里王绛曲约遣使迎入吐蕃弘教,先后到阿里,后藏、拉萨、叶尔巴、桑耶、连巴、纳曲、唐波且、聂塘等地,居吐蕃13年,传教、收徒、著书、行医。所传之大乘学、藏传密典及中观论等,均因其宏扬,而完备于吐蕃。著有《菩提道灯论》、《中观教授论》、《发菩提心论》等,为藏传佛教的重要经典,僧人必读之作。后世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代表作《菩提道次第广论》,即脱胎于《菩提道灯论》(又译称《菩提道炬论》)。被誉为西藏噶当派之开派祖师,萨迦、噶举、格鲁诸派亦因其学说而新兴。弟子无数,其中以“三师”(即三顿)、仲敦、杜敦及沽顿(即俄译师)等人最著。所著《八分医方》,对西藏医学北派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曾在山南贡噶县姐德秀地区为民修造水坝,至今为人传颂。为印蕃宗教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卒于聂塘寺,其遗骨供奉于该寺。1978年孟加拉国派使节至聂塘寺致祭,后在北京广济寺举行迎送其骨灰隆重仪式,并将骨灰运回该国供奉。

猜你喜欢

  • 龙许保

    ?—1551明嘉靖年间苗民起义首领。贵州铜仁(治在今铜仁县)人。苗族。※龙子贤、※龙母叟等率领的腊尔山苗民起义失败后,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与苗民吴黑苗等率领腊尔山苗民起义,继续与明军斗争,俘获

  • 仡

    宋代西南溪峒少数民族之一。与苗族支系之一的自称相同。疑为苗族的一种别称。分布在辰、沅、靖州(今湖南西部与贵州东南部)。其名称仅见于南宋诗人陆游所著《老学庵笔记》。其民焚山而耕,种植粟豆。其地今为苗族聚

  • 杨吉福

    渤海王国官员。文王大钦茂时官押靺鞨使。唐贞元八年(792)闰十二月,奉命率35人赴唐朝贡。

  • 伊尔达纳比

    见“额尔德尼伯克”(2536页)。

  • 抢水

    门巴族年俗。门巴族用藏历。藏历元月初一至十五为过新年。初一清晨,各家主妇争先早起,到平常汲水的地方背水。以抢先背回第一筒水为最吉利。民间认为最早背回的水是雪峰上的狮子流淌的奶汁。并且在汲水处撒糌粑、抹

  • 岑春煊

    1861—1933近代封建、资产阶级官僚。原名春泽,字云阶,广西西林县那劳村人。壮族。出身封建官僚家庭,其父岑毓英曾任清云南巡抚、云贵总督等职。光绪十一年(1885),考取举人(有说请人代笔)。十五年

  • 耶律石柳

    辽大臣。字酬宛。契丹族。六院部人。南院大王耶律独攧孙,绕军副使耶律安十子。史载其性刚直,有经世志。道宗时入仕,始为牌印郎君,大康(1075—1084)初年,为夷离毕郎君。时朝内争权斗争激烈,权臣耶律乙

  • 五姓蕃

    宋代对黔州涪州徼外龙、方、张、石、罗五大姓所统居民的总称。西南夷的一支。汉属※牂柯郡,唐属南宁州。分布在今贵州及四川东部、南部和湖南西部,云南东北部地区。宋初常奉职贡,受爵命。治平四年(1067),知

  • 杨树林女真国书摩崖

    见“女真字海龙摩崖”(148页)。

  • 监户

    金代的户类之一。凡没入官的良人,隶宫籍监为监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