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哈玛法

阿哈玛法

旧时赫哲族萨满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意为“神的奴才”。简称“阿哈”。因其供奉“德斯库”(娘娘神),又称“德斯库萨满”。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其在诸萨满中的地位,各地不一,有的说为最大的萨满,有的认为其本领小,不能请神附体跳神治病,只能祈祷治瘟病。供奉娘娘神,一般以七杆不同颜色的旗为代表:四海娘娘,专管水里之事,旗为蓝色或紫色;根给娘娘(又称光明娘娘),管天上的事,旗为淡青色;苏言娘娘(亦称黄娘娘),主管地上的事,旗为黄色;余为瘟病娘娘、天花娘娘、疹子娘娘、伤寒娘娘等。神杆供在用木搭的小庙内或挂在屋檐下。旧时赫哲人有天花、水痘、麻疹、伤寒等疾病,请其求神消灾除病。其治病多数地区不跳神,也不穿戴神衣、神帽,只是代患者向降临这些病的娘娘神祷告、祈求,用象祉娘娘神的旗帜拂扫病人及患者屋子,同时将窗户纸剪成长条、三角或方块形扔到外面,认为这样瘟病就被驱逐。有的地区用跳神驱逐病魔。跳神时妇女、小孩不能接近。治病请神有主次之分,治水痘病请四海娘娘,治天花病请光明娘娘,治麻疹、伤寒等病请黄娘娘;同时也把其他娘娘神请来,以便诸神协助驱魔。民间传说,早年“北国鞑靼人”与汉人打仗,汉人屡败,便修筑长城阻止“鞑靼人”入境,然未见效,于是汉人便把天花、水痘、麻疹娘娘送到长城以北,使“北国”不少人患了天花等病,死了很多人,为了对付这些瘟神,“北国”人便创造了阿哈玛法。

猜你喜欢

  • 乐景涛

    见“木荣嘎”(257页)。

  • 巴嘎达

    清代蒙古血缘宗族长的副职。亦称手达。辅佐和硕达(族长)《管辖台吉、塔布囊及族内事务。由台吉、塔布囊中选任,直接隶属旗札萨克。

  • 瑚噜木什

    清卫拉特蒙古青海和顾特部台吉。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硕实汗第七子。驻牧青海和硕特右翼,为青海和硕特8台吉之一。顺治六年(1649),因助清军讨河西并招降西宁城,获赐“巴图尔额尔德尼岱青”号。为清外札

  • 庐江蛮

    东汉对西汉武帝时迁往江淮之间的东瓯、闽越人称谓。亦称“九江蛮”。据《史记·东越列传》载:建元三年(前138),闽越发兵围东瓯,东瓯王望遣使“告急天子”。武帝令严助“发兵浮海救东瓯。未至,闽越引兵而去”

  • 杨炳坤

    1886—1946近代文史家。字子厚。安徽定远人。回族。少年获府考第一名,为秀才。受维新影响,改习西学,就学于南京金陵书院(今南京大学前身)。辛亥革命时期,曾参加反清的淮上革命军,任军政府秘书,后参加

  • 刚林

    ?—1651清初大臣。满族。瓜尔佳氏。原籍苏完。隶正蓝旗满洲。初任笔帖式,主翻译汉文事。后金天聪八年(1634),以汉文应试,考中举人,召入文馆。清崇德元年(1636),擢国史院大学士,参与议政。请重

  • 爱登里罗汨没密施合毗伽可汗

    见“保义可汗”(1682页)。

  • 暖铺

    明代的一种驿站。景泰、天顺年间(1450—1464),明政府在北临沙漠,南至居庸,西抵云中,方圆千余里的地方,设暖铺69处,共有房舍831间,每铺相距10里。除沟通邮传,递送官方文书外,还负责接待蒙古

  • 顺阳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延祐七年(1320),仁宗次子兀都思不花由安王降封。

  • 莫一大王

    旧时壮族供奉的神祗。流行于广西河池、南丹、宜山、都安、柳江、融安、鹿寨、龙胜等县壮族地区。相传莫一大王为宋代壮族英雄,有移山倒海本领,后被朝廷杀害,变成灵验的神灵。旧时几乎每家神龛上都写着“敬祀通天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