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吾勒

阿吾勒

哈萨克等游牧民族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又译为阿乌尔、阿吾尔。指若干牧户组成的游牧群,后引申为“村庄”。既是氏族部落最基层组织,又是生产单位。与蒙古、柯尔克孜等族阿寅勒相似。一般由七八户至十几户牧民组成。解放前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由血缘关系比较密切的亲属组成;二是以部落氏族关系为基础组成;三是由不同氏族部落人员混合组成(大都是半农半牧者)。其经济基础是牧场名义上的公有和牲畜的私有,每一个阿吾勒,皆有自己的居住地和游牧地,一年四季逐水草,按一定路线迁徙游牧。内部存在传统互助关系,但贫富分化已明显。其头目称“阿吾勒巴斯”,一般由经验丰富并有威望之年长富有者担任,负责管理游牧群的生产和行政事务并协调各户之间关系。其名往往以阿吾勒巴斯名字称之。

猜你喜欢

  • 它斯罕

    鱼肉松。赫哲语音译。又称“鱼毛”。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以渔猎为生的赫哲人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保存和食用鱼肉的方法,对脂肪多不宜晒鱼干的鲤、怀头、胖头、草根、青、白、鳇等鱼,通常制成

  • 南人

    元朝划分的四种民族等级之一。又称蛮子、囊加歹、新附人。指原南宋境内的汉族以及其他各族人,即元朝江浙、江西、湖广3行省和河南江北行省襄、郢、两准等地的居民。元朝承金朝民族分等之制,将治下居民大体按征服先

  • 林胡

    古族名。又作儋林、林人。《资治通鉴》胡三省注称:“此胡种落依阻林薄,因曰林胡。”春秋晋文公(前636—前628年在位)时,分布于晋北,即今山西北边。至战国赵武灵王(前326—前299年在位)时,迁至赵

  • 色朱特色布腾

    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雍正六年(1728),由颇罗鼐保奏,授噶伦。乾隆九年(1744),因办理准噶尔部入藏熬茶(礼佛)有功,赏札萨克头等台吉。十六年(1751),于各要隘处派兵严防准噶尔。次年,

  • 阿塔利克

    突厥语atalik音译。原义为“接替父位者”。在※叶尔羌汗国为重要的荣誉官职,是汗或速檀的师傅。中央一般不设此官,只在幼主临朝时设置。成年的汗有时也任命某位王公担任此职。被任命者享有殊荣,如同中原王朝

  • 达隆巴·阿旺丹丘桑布

    明末清初藏传佛教达陇噶举派僧人。藏族。著有《达陇教史》,成书于清顺治五年(1648,一说康熙八年,1669)。该书专述噶举派达陇支系的历史。全书447页,另有增补53页。以木刻版传世。版藏达陇贝甸阿佩

  • 甘肃通志

    甘肃省方志。清许容、李迪编撰。50卷,雍正六年(1728)始修,以摘录历代《陕西通志》中有关甘肃省资料和境内府、州、县旧志为主,分图解、星野、建置、疆域、山川、城池、公署、学校、关梁、祠祀、贡赋、兵防

  • 吴凌云

    ?—1863清咸丰朝广西壮族反清首领。又名元清,绰号长腰四。广西新宁州(今扶绥县)渠卢村人。咸丰元年(1851),曾被指控“代贼销赃”被捕入狱。未几,越狱逃脱,潜回渠卢村,组织“全胜堂”,竖旗聚众,武

  • 山北部

    即“山北室韦”(120页)。

  • 达兰特哩衮之战

    明代东蒙古左右翼之间的一场大决战。达兰特哩衮或称达兰哈喇,亦译作答兰特里温、达兰图鲁特,直译为“七十个头”或“七十个山头”,意为多峰山。一说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北大青山的蒙古语称呼,一说为伊克昭盟右翼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