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吾勒

阿吾勒

哈萨克等游牧民族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又译为阿乌尔、阿吾尔。指若干牧户组成的游牧群,后引申为“村庄”。既是氏族部落最基层组织,又是生产单位。与蒙古、柯尔克孜等族阿寅勒相似。一般由七八户至十几户牧民组成。解放前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由血缘关系比较密切的亲属组成;二是以部落氏族关系为基础组成;三是由不同氏族部落人员混合组成(大都是半农半牧者)。其经济基础是牧场名义上的公有和牲畜的私有,每一个阿吾勒,皆有自己的居住地和游牧地,一年四季逐水草,按一定路线迁徙游牧。内部存在传统互助关系,但贫富分化已明显。其头目称“阿吾勒巴斯”,一般由经验丰富并有威望之年长富有者担任,负责管理游牧群的生产和行政事务并协调各户之间关系。其名往往以阿吾勒巴斯名字称之。

猜你喜欢

  • 觉阿尼西

    藏语音译,意为“一五二四”,即藏历十五绕迥第二十四年。西藏地方铸造的银币之一。由掌办商上事务第穆呼图克图报请驻藏大臣批准,于光绪十六年(1890)仿※九松西著”币铸造,惟正面铸藏文“觉阿尼西”字样,余

  • 风神祭

    朝鲜族祭祀习俗。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今已不盛行。相传夏历二月一日,风神将携带女儿或儿媳降于人间,十五至二十日之间返回天庭。俗信风神带女儿来,则年内风大干旱;带儿媳来,则年内风调雨顺。故百姓往往于当院设坛

  • 梅山蛮

    唐宋时对居住在邵州一带的瑶民称谓。据《宋史·蛮夷传》:梅山蛮“其地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同书《蔡奕传》亦云“潭、邵间有上下梅山,……徭人居之”,故名。唐时多从事狩猎和

  • 伊尔登河卫

    见“野儿定河卫”(2046页)。

  • 陇西鲜卑

    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于陇西地区的鲜卑诸部。约分布于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一带。其名始于西晋末十六国初。除以※乞伏部为首包括斯引、出连、叱卢等的部落联盟外,有史可稽者尚有鲜卑※鹿结部、※莫侯部※

  • 西夏官印集存

    书名。罗振玉编著。1926年印行,钤拓有年号西夏印11枚。1927年增至33枚印行。其中有年号者25枚,计贞观8、元德3、正德1、大德1、大庆2、人庆1、天盛7、乾祐2。无年号者8枚。款识中年号由罗振

  • 即“湖邪尸逐侯鞮单于”(2277页)。

  • 不老

    见“石抹不老”(454页)。

  • 拓跋什翼犍

    320—376十六国时代国君主。号上洛公。鲜卑拓跋氏。※拓跋郁律次子。史称其“雄勇有智略”。东晋成帝咸和四年(329),兄拓跋翳槐嗣立后,受命率5千余户至襄国(后迁邺),质于后赵10年,颇受汉文化熏陶

  • 明谊

    ?—1868清朝大臣。蒙古正黄旗人。托克托莫特氏。内务府大臣明训弟。嘉庆二十四年(1819)进士。以主事用,分兵部。道光五年(1825),补官,十三年(1833),充武会试提调。十四年,升员外郎。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