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闽越

闽越

古代东南越人一支。秦汉时分布于今福建省境及浙南、赣东部分地区。其族源由来存有不同看法:越国南迁遗族;土著与外来结合;土著说,等等。很早已从事农业生产,擅长造船航海及习水战,有断发文身之俗。其首领无诸秦时被废为君长,其地划入闽中郡。秦末曾率闽越兵附楚项羽击秦,事后项羽废而不立,后又佐汉击楚,于汉高祖五年(前202),复立为闽越王,都东治(今福州市)。无诸死后,其子郢继位,势力颇盛,于建元年间(前140—前135)先后围东瓯、击南越,后因武帝出兵干预,郢被族人所杀,汉朝自闽越析出东越,封余善为东越王。元鼎六年(前111),余善又助南越反汉。武帝平叛后,鉴于“东越狭多阻,闽越悍,数反复”,决定徙其民,虚其地,诏军吏将其部分族人徙处江淮间,后渐与汉人融合。

猜你喜欢

  • 珉德

    明代四川马湖府土官。彝族。土知府安济侄。继袭马湖府(治今四川屏山县)土知府后,于洪武七年(1374),遣弟阿穆上表贡马,因未亲至,太祖朱元璋以“非奉上之道”为由,拒收贡马。十二年(1379),复进香楠

  • 佟国维

    ?—1719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康熙帝外戚。都统佟国赖次子。初隶汉军,后改入满族。顺治十七年(1660),任一等侍卫。康熙九年(1670),授内大臣。十二年(1673),吴三桂叛清,其子吴

  • 洞人

    侗族旧称。又称“洞苗”、“洞民”、“洞家”。与古代“仡伶”、“伶”和“峒人”有直接渊源关系。分布在今湘、黔、桂交界的广大地区。清初仍行土司制。道光(1821—1850)后已基本改土归流。语言大体同于今

  • 拔灼

    见“颉利俱利薛沙耽弥可汗”(2166页)。

  • 策旺诺尔布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镇国公※托多额尔德尼嗣子。初授侍卫,擢内大臣、上驷院卿,兼蒙古正黄旗佐领。康熙五十一年(1712),袭札萨克镇国公。五十五年(1716),因青海

  • 斯丹巴

    清代四川梭磨土司。藏族。始祖为杂谷土目。自川省用兵剿金川,派出随剿土兵,较多于各土司,赏戴花翎。又以牛数百头,酒千篓,糌粑数百背,馈饷清军,加恩赏宣慰使职。

  • 汉军火器营

    清代八旗汉军中兵种之一。始设于后金天聪五年(1631),太宗皇太极命名为“乌真超哈(重兵)一旗”。因系由八旗※汉军枪营、※汉军炮营以及护炮的※藤牌营所组成,故名。

  • 清世宗

    即“胤禛”(1706页)。

  • 阿勒根没都鲁

    1070—1142金初将领。上京(今黑龙江阿城)纳邻河人。后徙咸平路梅黑河。女真族。阿勒根氏。勇毅善射。金初,领谋克、猛安,随军伐辽,每战皆克。皇统元年(1141),以功擢宣威将军。翌年,授同知通远军

  • 术甲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来源于部名。原居上京路(治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境内。金朝建立后,很多迁出故地,居北京路(治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蓟州(治今天津市蓟县)等地。后改汉姓曰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