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镇南关

镇南关

中国南疆壮族地区重要关口。古称“鸡陵关”。明永乐五年(1407)改称“镇夷关”,亦称“大南关”、“南关”、“界首关”。明末称“镇南关”。1953年改为“睦南关”。1965年改为友谊关。位于广西中越边界线东段凭祥市。两边高山对屹,炮台挺立,在关口建有一座巍峨的关楼,关内峡谷缓延数里,湘桂铁路越峡谷出关进入越南。关楼上留有196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的手迹“友谊关”三字。为中越陆路交通咽喉,中国南疆之大门。壮汉等各族人民多次在此痛击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封建统治者。北宋侬侗首领侬全福、侬智高在这一带建立“长其国”、“大历国”(后称“南天国”、“大南国”),反抗交趾侵略者和宋朝统治者。1885年2月,冯子材率清军及壮族民兵“敢死队”于关前隘痛歼法国侵略军。1907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利用壮族“会党”势力,发动了镇南关武装起义,占领镇南等炮台达7昼夜,震撼了清廷的统治。

猜你喜欢

  • 恭项

    明代云南陇川傣族首领。最先归顺明朝,随军讨麓川思任法,以万兵为响导,每战先登,俘思任法、思机法妻孥80,象13,斩首万余,并发私积饷军3月。对愿归顺明朝的麓川头目,均请明委以官职。遣子恭立进贡,朝廷授

  • 北周静帝

    见“宇文衍”(896页)。

  • 大员

    地名。始见明人陈第《东番记》。大多数学者认为,原指明万历时(1573—1620)陈第随浯屿将军沈有容赴台抗倭时着陆港口一带,在今台南市安平附近,当时这里有高山族聚落“台窝湾”社,故汉文献因称“大员”。

  • 阿奇木汗条勒

    见“艾克木汗”(437页)。

  • 阿跌

    铁勒诸部之一。又作诃咥、��跌。初游牧于阿得水(即阿跌水,今伏尔加河)畔。先后属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唐贞观二十年(646),薛延陀汗国亡。次年,唐以其地置鸡田州,隶燕然都

  • 借作

    阿昌语音译,意为“好儿子”。旧时云南阿昌族地区对村社头人的称谓。原为农村公社时期村寨首领,由村社成员共同推举有办事能力和尽心尽力为村社成员服务的人担当,故名“好儿子”。主要职责是主持村社定期分配耕地,

  • 洪尼雅喀

    ?—1634后金将领。满洲镶红旗人。吴扎库氏。初率众归附,授牛录额真。天命三年(1618),从征明,以功擢甲喇额真。天聪二年(1628),随太宗皇太极伐明,攻锦州,先登城,受伤。八年,授世职三等甲喇章

  • 十王亭

    又称八旗亭。位于沈阳故宫东路大政殿前,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其建筑布局为在大政殿前东西两侧,各依次排列亭子10座,共10亭。东侧近大政殿首列左翼王亭,余按序为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王亭;西

  • 不合

    蒙古国开国功臣之一。又译不花、普化。伯岳吾氏。娶成吉思汗家族女子为妻,故称不合古列坚(驸马)。成宗※卜鲁罕皇后曾祖父。随从统一蒙古诸部,有功。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时,封为千户长。

  • 陇川宣抚司

    明代傣族土司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麓川路,至顺元年(1330),改麓川路军民总管府,至正十五年(1355),改置麓川平缅宣慰使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改为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正统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