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铜鼓

铜鼓

古代百越、俚僚等南方少数民族使用的重器,近现代为壮、布依、侗、水、仡佬、苗、瑶等民族节日和宗教活动中的重要乐器。今分布在两广、云、贵、川等地,以广西为最多。一说系由铜釜演变而成。据考古发掘及古籍所载,自春秋至清,皆有铸造,今仍沿用。形似圆墩,平面曲腰,中空、无底。全部用青铜铸造,大小不一。迄今我国已发现千余年,其中最早的是云南楚雄县万家坝鼓,为春秋时所铸。最大的一面是广西北流县出土的云雷纹铜鼓,鼓面直径达165厘米,高67厘米,重达300余公斤,经鉴定,为两千多年前的遗物。最小者鼓面直径仅有10余厘米,重数十斤。鼓面中央多呈隆起的日光型晕纹,鼓面和鼓身周围的花纹,粗犷精细不一,花纹图案阴刻有云、露、水波、羽人等,还有立体造型的鸟、兽、蛙、房屋、船只、器皿、人物及植物等。内容反映生产劳动场面、图腾崇拜对象、文化娱乐活动等,实用和美观并重,显示铸造者的高度冶炼技术和艺术天才。相传当时首领击鼓以聚众、议事、祭祀,或战争中击鼓以励众,后成为赏赐或进贡的上品,亦为首领权力的象征,后为各族所珍藏。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我国古代民族史、民族学、民族艺术的珍贵文物。

猜你喜欢

  • 昆明顺城街清真寺

    位于云南昆明城南回族聚居的顺城街。始建于明初,是昆明地区伊斯兰教重要寺院之一。清康熙、雍正间(1662—1735)重修。咸丰、同治间(1851—1874)毁于兵燹,光绪间(1875—1908)重建,1

  • 熬茶

    藏、蒙古、土、纳西等信仰喇嘛教各民族的一项宗教活动。又称“熬广茶”。是到寺院礼佛布施的俗称。主要流行于西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区。西藏喇嘛教素有饭前熬一锅酥油茶,于开饭时饮用之习俗。故凡到寺院礼佛

  • 安平康

    1837—1873清代四川彝族土官。字尧衢。土司安世荣遗腹子。幼袭西昌河东长官司兼河西抚夷理民司之职,驻今西昌市北礼州。父死后,因庶母沙马氏与生母龙氏争印、夺家产,不能敌,随生母避难至凉山腹地、滇南等

  • 那彦宝

    ?—1843清朝将领。又作那彦保。满洲正白旗人。大学士阿桂孙。乾隆五十年(1785),由文生员擢三等侍卫。嘉庆五年(1800),因父功特授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奉命勘老河,请将对岸户口稀少之斯板囊、金哈台

  • 马散部落

    指旧时云南西盟佤族地区的马散大寨及由该寨迁出的人所辟的所有村寨。只是当地人的一种流行说法,非通常所指的部落。传说很久以前,永欧、阿芒、亚木等三姓最早迁到西盟西北的马散建寨,后又迁来西俄、彭克依、永格莱

  • 尼满河卫

    见“亦麻河卫”(874页)。

  • 安集延人

    清代汉籍文献对自浩罕赴新疆贸易的乌兹别克人的通称。又称“安集延回民”、“安集延回子”。其人大都于伊犁、喀什噶尔(今喀什)、乌什、叶尔羌(今莎车)等地经营茶叶、大黄、丝织品、玉石、珠宝、皮张等的贩运。先

  • 多蒙固

    渤海王国大首领。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奉命朝唐,并送水手及“承前没落人等”,八月至。唐玄宗授以左武卫将军,并赠紫金袍带等物。在赍回唐玄宗致大武艺书中,有“永作边捍,自求多福”等语。

  • 谢匮可汗

    隋末唐初西突厥可汗。阿史那氏。※达头可汗玷厥孙,咄陆(又作都六)之子。原是西突厥小可汗。隋大业五年(609),炀帝西巡时,遣使求婚,继受隋臣裴矩诱纵,攻其侄泥撅处罗可汗,迫之退守时罗漫山(今新疆哈密北

  • 扎也

    亦作“扎野”,女真语。金代高级将领身边的随从官。由高级将领自女真姓氏官宦或猛安谋克内富家子弟中选勇敢善骑射及有谋略的青壮年充任。随同征伐、攻城、觇伺、或领兵作战,易立战功,升迁较快。为此类子弟进入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