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齿
①古族名。唐宋时部分傣族先民之他称,始见于唐。樊绰《蛮书》,因其俗“以金镂片裹其齿”为饰,故名。分布于唐代南诏的永昌(今保山、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临沧一带)、开南(今云南景东以南一带)二节度境内。明以后,因饰齿之俗渐失,此族称不再使用。 ②古地名。元时称金齿人聚居的行政区。元中统(1260—1264)初,金齿、白夷诸酋各遣子弟朝贡,至元(1264—1294)间立安(宣)抚司,为当时云南五大行政区之一。至元二十八年(1291),立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明代指永昌城(今云南保山城)。
①古族名。唐宋时部分傣族先民之他称,始见于唐。樊绰《蛮书》,因其俗“以金镂片裹其齿”为饰,故名。分布于唐代南诏的永昌(今保山、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临沧一带)、开南(今云南景东以南一带)二节度境内。明以后,因饰齿之俗渐失,此族称不再使用。 ②古地名。元时称金齿人聚居的行政区。元中统(1260—1264)初,金齿、白夷诸酋各遣子弟朝贡,至元(1264—1294)间立安(宣)抚司,为当时云南五大行政区之一。至元二十八年(1291),立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明代指永昌城(今云南保山城)。
588—665唐初文臣。字仲谧。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人。先世鲜卑于氏。隋内史舍人于宣道子。大业(605—618)末年,为冠氏县长,后弃官归乡里。及唐高祖入关,率众迎于长春宫,授银青光禄大夫。后被李世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银谷口”。原为喀木地,名恩达寨、一名恩达塘,东邻昌都,南至怒江溜索桥,西界硕督县,北接西宁,西南毗波密。历为察木多呼图克图辖地。设仓储巴1人,钤束地方。乾隆十三年(1748),于
清代经营旗地生产的农庄成员。实系农奴。清太祖努尔哈赤将部分“降民”、“来归者”编为民户,编入各种庄田,从事农务及各种徭役,故称。初制,皇庄、王庄乃至旗下官庄,每庄设壮丁10名(或15—20丁),选其中
书名。简称《蒙古回部王公表传》、《蒙古王公功绩表传》。清祁韵士等纂。120卷。乾隆五十四年(1789)成书。有汉、满、蒙3种文本。汉文本最先告竣。满文本据汉文本译成。蒙文本又以满文本为蓝本译就。体例仿
?—1673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纽祜禄氏。※额亦都第十六子。母和硕公主穆库什。天聪间,官侍卫。崇德六年(1641),从皇太极征明,于松山力战犯御营之明兵。七年,授骑都尉世职。随饶余贝勒阿巴泰入长城
?—1847清朝将领。蒙古正白旗人。萨尔图克氏。伊犁将军长龄子。嘉庆四年(1799),由荫生捐纳笔帖式。十四年(1809),袭云骑尉世职。十五年,授整仪尉。十六年,升治仪正。十八年(1813),授乾清
即“梁水”(2125页)。
清代札萨克旗之一。清廷以哈密维吾尔族人所设的旗分。康熙三十五年(1696),哈密达尔汉伯克额贝都拉,向清廷上表请求内附,以期摆脱准噶尔统治者的压制。在此前后,曾屡次对清抒诚效力,打击噶尔丹扩张势力。三
唐代西洱河地区小王国名。为八诏之一。其王丰咩系浪穹诏王丰时之弟,袭据邆赕后称王,后为唐监察御史李知古所杀。子咩罗皮自为邆川州(今云南洱源县东南新州镇北德源城)剌史,与蒙归义(皮逻阁)同伐洱河蛮,分据大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南部。牧地东界土默特后翼旗,西界喀喇沁右翼旗,南界盛京边墙,北界敖汉旗。元属大宁路,明为泰宁卫地,嘉靖后,蒙古小王子后裔图们居此,所部因号土默特。天聪三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