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金灵马

金灵马

元代蒙古宫廷丧葬习俗。据考古发掘及《元将突拔都随征记》等文献记载,蒙古族古代天葬(野葬)、棺葬(土葬)并行。其土葬则如匈奴遗风,“有棺椁金银衣裘,而无封树”,即不积土起陵,树碑标墓。成吉思汗即行此不封不树的土葬。至元代则发展为以女萨满牵金灵马导引发送的隆重仪式。据《南村辍耕录·金灵马》、《草木子·杂制篇》、《元史·国俗旧礼》等载,凡帝、后去世,用香楠木为棺,中分为二,削出人形,其大小仅足容遗体。以貂皮袄、皮帽、靴、袜装殓。蒙古族尚白,靴、袜、腰带等须用白色皮革。棺中置金瓶2,盏、碗、楪、匙、箸各1。盖棺后,表面刷漆,用四条金箍束之,以纳失失(锦缎)覆棺,送往直北陵地下葬。灵车用白毡,以青边纳失失为帘。任何人不得在其家族前言及死者,以免惊其亡灵。出殡时,以蒙古女萨满1人作前导,穿新衣,骑马。另牵马1匹,以黄金饰鞍辔,笼以纳失失,谓之金灵马。途中每天用羊祭奠3次,边走边唱挽歌,谓之“灵马走唱”。路遇生人,辄杀之,恐泄其丧事及墓地与敌,亦谓令其前往侍候死者。至陵地,开墓穴,将所起之土块依次排列,棺入穴后,复依次以土掩埋。如有余土,则远置别处,即不封不树,以防他人盗掘其墓。亦按萨满教旧俗,以奴仆、马驼等殉葬。护灵兵千余骑守其周围。送葬官3员,居5里外,每日※烧饭(所有祭祀饭食,尽焚之,谓之烧饭)致祭1次。3年后,俟陵地草木丛生,难辨其所方返。宫中另设灵堂烧饭祭祀49日。

猜你喜欢

  • 泮官特勤

    见“忠贞可汗”(1414页)。

  • 刀士宛

    1743—1796清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傣族。车里军民宣慰使※刀绍文第四子。缅军入侵车里,兄宣慰使※刀维屏携家出逃,被挟同行,后回归,因曾有投河守节之举,且知奉法畏罪,获从

  • 乌力楞

    鄂伦春族和游猎鄂温克人的一种公社组织。鄂伦春语音译,由通古斯语“乌力尔托”一词引申而来,意为“子孙们”。最初由同一父系祖先之三四代后裔的个体小家庭组成,户数不等,少则3—4户,多则10余户。户数不多的

  • 蒙古抗日游击队

    中共绥远省委领导下的一支蒙古族抗日游击队。1939年秋,于内蒙古土默特旗在※绥蒙游击大队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李森任队长。1940年由高凤英接任。贾力更、徐秉智、彭光华、奇峻山先后任指导员。队伍不断扩大。

  • 北哲里只

    “哲里只”,契丹语。是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其它部族下置石烈。北哲里只为※品部下之一石烈。“哲里”可单独构词,作人名,《辽史·营

  • 赤那思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捏古思、捏兀歹、赤纳思、直拏斯。与成吉思汗所出之孛儿只斤氏同宗,皆出自海都(成吉思汗六世祖)。为海都次子察剌孩领忽二子坚都赤那与兀鲁克臣赤那后裔。以祖称为部名。游牧于捏兀歹河一带

  • 元代社会基层组织,参见“隅”(2135页)。

  • 增食

    古百越地名。汉置县,三国因之,晋改增翊县。治所在今广西田阳县。为壮族聚居区。

  • 张北县

    县名。在河北省西北部。清初为内务府太仆寺及察哈尔牧场。雍正三年(1725)以其地渐次招垦,外来垦户日多,置张家口理事同知厅,隶直隶口北道。光绪间(1875—1908)改为抚民同知,移治口外旧兴和城。1

  • 越质诘归

    十六国时期鲜卑越质部首领。以部为氏,故称。又称越质屈机。※越质叱黎之子。初随父居平襄(治今甘肃通渭县西南)。东晋武帝太元十三年(388),本部为西秦乞伏国仁所破,被俘,获宥,封陇西太守。十五年,据平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