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之役
春秋时期晋国和白狄之间的战争。春秋初,白狄居牧于陕北和晋西北一带,晋献公为“启土”,以武力驱逐狄人。周惠王二十四年(前653),晋将里克率兵侵入狄地采桑(今山西吉县),击败狄师,狄人被迫退走。因狄人势力尚盛,晋军亦不敢追击。翌年,狄人整军伐晋,战于啮桑(《史记》认为即采桑),报采桑失败之仇。晋、狄战争的结果,狄人向东迁徙,进入华北平原,并与温、卫、郑等诸侯国发生冲突。
春秋时期晋国和白狄之间的战争。春秋初,白狄居牧于陕北和晋西北一带,晋献公为“启土”,以武力驱逐狄人。周惠王二十四年(前653),晋将里克率兵侵入狄地采桑(今山西吉县),击败狄师,狄人被迫退走。因狄人势力尚盛,晋军亦不敢追击。翌年,狄人整军伐晋,战于啮桑(《史记》认为即采桑),报采桑失败之仇。晋、狄战争的结果,狄人向东迁徙,进入华北平原,并与温、卫、郑等诸侯国发生冲突。
蒙古官员。亦作寨桑、斋桑。汉语“宰相”之音译。自元代沿袭下来,绝大多数为出身于非成吉思汗家族的封建领主,属“赛特”(善人、贵人、大官)之列。达延汗时曾一度废除太师、宰桑等官职及其领地,将其降为大汗、诸
1908—1941蒙古族抗日烈士。原名德勒登,又名道尔吉。内蒙古土默特旗保尔合少林人。父母早丧。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入蒙古党务学校学习。1935年回国,以高凤英化名,在归绥(今呼和浩特
唐代在西突厥地区建置的羁縻机构。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左右以突骑施阿利施部置。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职位世袭。辖地位于七河流域一带。隶北庭都护府管辖。
元代帝师名。见“答耳麻八剌饶吉塔”(2240页)。
见“都掌蛮”(1816页)。
辽代官名。契丹语音译。《辽史·国语解》谓:“官与敞史相近”。天会二年(939),多里曾任此官。
清代西北地区之一部落集团。又称朵兰人、惰兰人、多兰回子等。主要居住于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河、罗布泊附近以及库尔勒等地。关于其来源,目前尚无定说。一说是卫拉特蒙古人,在准噶尔政权衰微时移居于维吾尔
?—1021宋代五溪少数民族首领。五溪(今湖南西部)人。淳化二年(991),以五溪诸州统军、鹤州刺史为富州刺史。至道二年(996),上言:五溪诸州连接10洞,控西南诸民族之地,而王民安居。并以勤王之诚
藏语译音。西藏贵族家族之一。庄园在穷结地方。亦称宇妥。家族成员中有康熙十三年(1674)被五世达赖喇嘛派往内地的使者波塘索南旺布。亦有多人任军事要职。波塘巴额珠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任前藏代本,同
见“苑川”。(13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