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鄂温克语

鄂温克语

我国鄂温克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阿荣旗、扎兰屯市;额尔古纳左旗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以及黑龙江省的讷河县。鄂温克族绝大多数都使用本民族语言。分海拉尔、陈巴尔虎、敖鲁古雅3个方言。由于交际的需要还使用毗邻民族的语言。例如,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人还使用蒙古语;莫尔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鄂温克人还使用达斡尔语;其他地区的鄂温克人还使用汉语。在国外和鄂温克族自称相同、语言相近的有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埃文基语、蒙古国的鄂温克语(又称喀木尼堪语)。鄂温克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牧区通用蒙古文,其他地区通用汉文。鄂温克语有8个短元音,10个长元音。除了两个元音以外,其他元音都是长短相配的。元音有鼻化现象,复元音多出现在借词里。在词里,一部分元音相互和谐而排斥另一部分元音。因此元音可分做阳、阴两类。和谐以性属为主以唇状为辅,规律简明。辅音有15个。个别辅音不出现在词首。有长辅音,它的产生是由于语音同化的结果,因此只出现在词中,不出现在词首和词末。词干内的长辅音只有靠亲属语言的比较、才知道被同化语音原来的面貌。鄂温克语有丰富的语法表达手段。各种语法意义主要靠在词干后粘附各种附加成分来表示。在我国满—通古斯语中,鄂温克语格的数目最多,有的格还能分别表示确定和非确定的语法意义。指示人称属有和反身属有的附加成分整齐对称,使用严格。动词有人称形式,人称附加成分起源于共同满—通古斯语的人称代词。句子结构成分的次序比较固定,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修饰语在前,中心词在后;宾语、补语在前,动词谓语在后。一部分主谓关系的结构和修饰关系的领属结构其两项之间在人称和数上互相呼应。主从关系的复句,从句在前、主句在后。作从句谓语的大部分是动词的形动形式和副动形式。鄂温克语大部分词是固有的,相当数量的词和鄂伦春语、赫哲语、满语、锡伯语同出一源。新词的产生借助于丰富的构词附加成分粘附在词根后生成。词素与词素的合成也是新词产生的一个重要手段。除了固有词以外,作为丰富自己语言的手段,还借用了蒙古语、达斡尔语和汉语的词。

猜你喜欢

  • 尼夫赫

    见“费雅喀”(1771页)。

  • 都知兵马使

    官名。唐代藩镇自置之部队统率官,称兵马使,其权尤重者称兵马大使,或称此职名。宋代党项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德明在位时亦设置。

  • 豁你赤

    见“火你赤”。(393页)

  • 苑川

    古地名。即今甘肃榆中县大营川地区。以汉置牧师苑于川内,故名。又以在汉勇士县境内,亦名勇士川。原为鲜卑莫侯氏居地。约东晋初,鲜卑乞伏述延(西秦国君乞伏国仁曾祖)破该部,迁居于此。其孙乞伏司繁立,于东晋废

  • 成王

    渤海国第五世王大华屿的谥号。华屿于唐贞元九年(793)继位后,不及半载而卒,其国未报请唐王朝私自加此谥号。详见“大华屿”(81页)。

  • 宇文化及

    ?—619隋朝官吏、许国皇帝。618—619年在位。其先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祖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南)。许国公※宇文述长子。初与太子杨广交往甚密,常领千牛,出入东宫卧内。累迁至太子仆,以受

  • 纳钵

    见“捺钵”(2037页)。

  • 伽舍罗逝

    见“朅槃陀”(2284页)。

  • 敕连头兵豆伐可汗

    一作“敕连头兵伐可汗”,即“阿那瓌”(1206页)。

  • 尉迟胜

    唐朝武臣。一说为鲜卑尉迟氏。本于阗王珪之长子。少嗣位。玄宗天宝(742—756)中,入朝贡名马、美玉,受玄宗嘉赏,妻以宗室女,授右威卫将军、毗沙府都督。西归后,与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同击萨毗、播仙。以功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