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鄂尔多斯部

鄂尔多斯部

蒙古部名。明代译作“袄儿都司”或“阿尔秃斯”。原为达延汗右翼三万户之一。达延汗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居河套,掌右翼,为鄂尔多斯济农。子衮必里克墨尔根于明嘉靖(1522—1566)中继据其地。有子9人分牧而处,服属察哈尔林丹汗。因不堪林丹汗侵虐,曾联合喀喇沁、阿巴噶诸部在土默特之赵城击败察哈尔兵。后金天聪八年(1634),林丹汗败亡后,该部首领额璘臣复与林丹汗子额哲会盟,攘其部众。后遭清军追索,献察哈尔千户并附清。清顺治元年(1644),随清军入关镇压李自成起义军。六年(1649),以拒附大札木素叛,额璘臣等受封郡王等爵,以该部编为6旗。乾隆元年(1736),增设1旗,共7旗。牧地在今伊克昭盟。

猜你喜欢

  • 吐万绪

    隋朝将领。代郡鲜卑人。字长绪。有武略。北周时,历拜抚军将军、大将军,袭爵元寿县公。隋文帝即位后,历任襄州总管,进封谷城郡公,迁青州总管。后为御突厥进犯,出任朔州总管,文治武功均有建树。开皇五年(585

  • 禄托

    唐代南诏职官名。《新唐书·南蛮传》谓:“禄托主牛”,即掌管耕牛、菜牛之官,由最高军政要员※清平官、酋望、大军将兼领。

  • 赤峰县

    县名。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南部,以县东北有赭色孤峰而得名。汉为辽西郡文成县地,先后有东胡、乌桓、鲜卑、库莫奚、契丹等少数民族在此游牧。辽于其地东部设高州,西部设松山州

  • 侬宗旦

    北宋广源州雷火峒壮族首领。嘉祐二年(1057),被桂州知州肖固招抚,受封忠武将军,知雷火峒,又补其子知温闷峒。七年(1062),父子上书以所领雷火、计城诸峒属县官,永为王民。诏赐耕牛、盐、彩,被封顺安

  • 噶尔汉

    ?—1688清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纳喇氏。兵部尚书噶达浑之子。顺治十四年(1657),袭父一等轻车都尉世职,为王府长史。康熙九年(1670),任正红旗满洲都统。十四年(1675),授镇安将军,驻防河

  • 即“丘浮尤鞮单于”(593页)。

  • 晃豁坛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晃合丹、晃忽坛、晃兀摊、黄忽答等。与成吉思汗所出之孛儿只斤氏同宗,为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第三子抄真斡儿帖该之子晃豁坛后裔组成。原由察剌合、蒙力克(明里)父子率领依附蒙古孛儿只斤部也

  • 大虫江

    见“佟佳江”(1095页)。

  • 花腰

    见“罗武”(1415页)。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左翼左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札布噶河源。东至烘乌,接本部右翼后旗界;西至膏林塔拉,接本部中后旗界;南至莫霍尔噶顺,接军台及本部右翼右后旗界;北至哈喇乌苏,接本部中左旗界。有佐领2。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