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右翼中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鄂托克旗。牧地东、北界鄂尔多斯右翼后旗,西界察罕托辉,南界右翼前旗。汉朔方郡南境,唐宥州地,明为达延汗右翼三万户之一袄儿都司(即鄂尔多斯)济农衮必里克所据。后金天聪九年(1635)衮必里克后裔额璘臣率部归附后金。顺治七年(1650)封其族子善丹为札萨克多罗贝勒,掌本旗,世袭。札萨克驻锡喇本里多诺尔,会盟干伊克昭盟。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鄂托克旗。牧地东、北界鄂尔多斯右翼后旗,西界察罕托辉,南界右翼前旗。汉朔方郡南境,唐宥州地,明为达延汗右翼三万户之一袄儿都司(即鄂尔多斯)济农衮必里克所据。后金天聪九年(1635)衮必里克后裔额璘臣率部归附后金。顺治七年(1650)封其族子善丹为札萨克多罗贝勒,掌本旗,世袭。札萨克驻锡喇本里多诺尔,会盟干伊克昭盟。
地名。今属芒康。东至巴塘,南邻盐井,西界科麦,北抵贡觉。金沙江与澜沧江之分水岭,世称宁静山(今芒康山)。为川、滇入藏大道。元延祐(1314—1320)间,被蒙古人占领,建春绷寺。明正统九年(1444)
明、清四川土司名。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因土官马氏内部争权,降黎州安抚司改置,治所在今汉源县北清溪镇。清初与大渡河千户所合并改设黎大千户所;另一部置黎州土百户。参见“黎州土百户”(2515页)。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是称据该书“显祖纪”,然此纪将“于”误书为“手”字。他载稍异,该书“契丹传”与《辽史》均记为“吐六于”;《北史·契丹传》记为“吐六干”;《通典·契丹传》
辽官名。契丹语音译,意为“首长”、“长官”。《辽史·国语解》称“达剌干,县官也,后升副使。”实际,部、县皆设之。会同元年(938)十一月辽太宗改置官制,只将部的达剌干升为副使,县达剌干则改称马步。这一
东突厥汗族。名大逻便。阿史那氏。※木杆可汗子。父临终前,舍其而立汗弟为佗钵可汗。佗钵卒,命其子庵罗让位于大逻便,因其母出身微贱,族人不服,拥立庵罗。他自以汗子不得立,怀怨,屡构难于庵罗,迫之让位于摄图
?—1388元末明初蒙古大臣。札剌儿氏。蒙元开国功臣※木华黎后裔。元末为太平路(治今安徽当涂县)万户,官至太尉。至正十五年(1355),在江南太平之役中兵败被红巾军所俘。同年,被朱元璋释归蒙古。至正二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察奇尔哈喇,西至阿尔噶棱,南至善达勒,北至阿鲁哈朗。有佐领1。会盟于汗阿林盟。乾隆二十三年(1758)自桑斋多尔济所属析出,别为一旗,授三达克多尔济为札萨克。五十三年(178
即“花翎”(997页)。
?—1717清初将领。字栋宇。甘肃西宁(今属青海省)人。回族。少年习武,弱冠从戎,隶甘肃总兵孙思克麾下,驻防河西凉州(今武威)一带,骁勇善战,由行伍补把总,迁千总。康熙十二年(1673),随孙思克等平
苗族民间传统节日。又称龙舟节。盛行于贵州东南地区清水江畔各县。每年农历五月廿四日(有记载为二十日),邻近各县苗民聚集于江边划龙船以示庆祝。船身长23米,宽1米,由3根杉树干挖成槽形相接而成。装有龙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