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那嵩

那嵩

?—1659

明末清初云南元江土知府、抗清志士。字岳生。傣族。一说原为元江土司族属,世守他郎寨,土司绝嗣,嵩杀其族长老木龙遂为土知府;一说是“世袭土府”。自幼勤奋好学,读书不倦,筑楼藏书数万卷。为政遵守法纪,忠于职守,为人纯笃,富于义气。曾遣弟那仑攻普洱、思茅,据其地,势力南及西双版纳。清顺治十三年(1656),义军领袖张献忠部将李定国抗清入滇,嵩应之,被授以总督衔,以元江为基地,鼓动降清明将许名臣、高应风,联合各地土司共同举义。清廷派吴三桂、铎尼、广西(泸西)府提督张勇等前往镇压。十六年(1659)九月二十一日,元江遭吴三桂兵围攻。十月十二日夜,率兵突围不成,退守城内,掘壕立栅,架设浮桥,遏止强渡。严辞拒绝吴三桂劝降,力阻许名臣自缚出城就义,积薪于城楼下,掺以硝磺等引火物,以死自矢,且还书备列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以来罪行。十一月六日,吴三桂以荷兰殖民主义者所供“红夷火炮”猛攻,义军弹尽粮绝,城破,偕妻、子那焘、赘婿沐志亮登北门城楼,举火自焚。子那㟆和许名臣等自缢,军民多奋战而死。族人为之立衣冠冢于城南文笔山麓。乾隆间(1736—1795),清廷赐“烈愍公”谥号。

猜你喜欢

  • 家支头人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诺伙家支的首领。有两种:一称“德古”,意为“善于辞令的尊者”,是诺伙奴隶主专政的执行者、地位较高;一称“苏易”,意为“为大家办事的尊者”,地位低于前者。“德古”须熟悉家支谱系和历史典

  • 山字形铜礼器

    战国时期鲜虞中山国的礼器。据推测,该器象征中山王统治权威。以青铜铸造,呈山字形,为中山国独有,说明白狄鲜虞人对中人城(在今河北唐县西南)内山峰的崇拜,“中人城,城中有山,故曰中山”。平时立于帐前,战时

  • 哈尔噶斯

    ?—1754清外札萨克蒙古青海和硕特西右翼后旗台吉。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茂济喇克之子。雍正元年(1723)拒从罗卜藏丹津反清。三年(1725)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为该旗第一任札萨克。

  • 上位使者

    高句骊国官号。其名仅见于《新唐书》,为高句骊国十二级“大官”中第七级官名,位于※“大兄”之下,※“诸兄”之上(《北史》等载七至九级官名为※太大使者、※大使者、※小使者)。与诸官分掌内外诸事。

  • 肃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天历二年(1329),拔都曾孙宽彻受封。

  • 兴学会

    民国初年新疆锡伯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团体。1913年,以萨喇春为首的锡伯族知识分子,由于受内地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影响,在锡伯营四牛录创立该组织。他们开办学校,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提出废除旗制,取消“戈

  • 戎卢

    西域古国名。王治卑品城(今新疆民丰县尼雅河上游一带)。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240,口1600余,兵300。居民从事游牧。宣帝神爵三年(前59)始属西域都护。东汉时为鄯善兼并。三国时

  • 皮山国

    西域古国名。又作蒲山。玉治皮山城(今新疆皮山县一带)。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约有户500,口3500,胜兵500。国王之下设左右将、左右都尉、骑君、译长各1人。居民以农为主。宣帝神爵三

  • 澎湖巡检司

    元代在台湾地区设立的政权机构。13世纪末,元朝政府曾派杨祥为宣慰使、吴光斗为礼部员外郎、阮鉴为兵部员外郎率军往使台湾招抚,未果,为加强福建与台湾之间政治和经济的联系和增强台湾海峡的防御力量,于至元末(

  • 乘驿条例

    元代制定的关于驰驿及给马标准的条例。至元八年(1271),兵部重新颁行。条例规定,各路官员若奉特旨或省部明文以急务乘驿者,依旧制。三品以上官员给马5匹,四品、五品官员4匹,六品、七品官员3匹,八品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