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隆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甘肃天祝县毛毛山南麓松山滩。国师罗桑丹巴·曲吉尼玛建,因其为西藏噶举派达隆人,故名。后改宗格鲁派。清康熙(1662—1722)时,达隆华丹土登嘉措应召赴京,被封为大喇嘛,授权管理天祝地区10余寺院和18个部落,赐名“护国寺”,并赐白檀香木官印、文书。规模宏大,盛时寺僧达千余名。同治年间(1862—1874),因兵乱被毁,僧人暂居松山城,民国十七年(1928)移回达隆。解放初有僧80余人,有达隆大活佛和达隆小活佛。
藏传佛教寺院。在甘肃天祝县毛毛山南麓松山滩。国师罗桑丹巴·曲吉尼玛建,因其为西藏噶举派达隆人,故名。后改宗格鲁派。清康熙(1662—1722)时,达隆华丹土登嘉措应召赴京,被封为大喇嘛,授权管理天祝地区10余寺院和18个部落,赐名“护国寺”,并赐白檀香木官印、文书。规模宏大,盛时寺僧达千余名。同治年间(1862—1874),因兵乱被毁,僧人暂居松山城,民国十七年(1928)移回达隆。解放初有僧80余人,有达隆大活佛和达隆小活佛。
宋时甘州回鹘大臣。禄胜可汗(998—1003在位)时,任本国枢密使。主张联宋抗夏。宋咸平四年(1001),受禄胜可汗派遣使宋,进献玉勒名马、独峰无峰驼、镔铁剑甲、琉璃器皿等,请宋廷遣使统领回鹘部众共讨
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的金融机构。1937年建立。总行设在张家口鼓楼西街。大同、厚和(今呼和浩特)、包头、平地泉、丰镇、宣化、怀来、沙城、涿鹿、张北、多伦、延庆、朔县、北京、天津均设有分行。东京、长春、贝
亦称“鸠民”。僚人的一支。汉晋时分布滇西及牁古、益州二郡间的兴古郡(今云南东南之文山、红河两自治州一带)。出自古代百越族系之一支,发展为壮侗语族诸民族,与今仡佬族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藏语音译。吐蕃官名。敦煌文献卷子有载,为主管税收事宜的官吏,相当于“税务官”或“税监”。
见“太虎罕同”(274页)。
①辽封爵。应历十九年(969)太平王罨撒葛进封。统和十二年(994)北府宰相韩德让(二十二年赐名耶律隆运)受封。开泰元年(1012)耶律隆祐自楚王改封。重熙四年(1035)南院枢密使萧朴赠封;六年,南
自称“巴哼”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布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临桂县和贵州从江、黎平等县的部分山村。使用人口约计有3·2万。以三江文界
地名。今属芒康。东至巴塘,南邻盐井,西界科麦,北抵贡觉。金沙江与澜沧江之分水岭,世称宁静山(今芒康山)。为川、滇入藏大道。元延祐(1314—1320)间,被蒙古人占领,建春绷寺。明正统九年(1444)
牲畜或食用兽屠宰后连在一起的头、气管和心肺。蒙古语音译。鄂温克语及达斡尔语亦同此音、意。出自《蒙古秘史》,旁译作“半截腔子”,总译作“头皮带肺子”。蒙古、鄂温克、达斡尔等族古代信仰萨满教,认为这部分是
即“沮渠牧犍”(15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