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达斡尔语

达斡尔语

我国达斡尔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等地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县。使用人数约有10万。内部有一定差别,分4个方言:布特哈方言、齐齐哈尔方言、海拉尔方言和塔城方言。其中布特哈方言具有代表性,保存固有特点较多,受其它语言影响较少,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和黑龙江省的甘南县、讷河县、嫩江县、德都县、瑷玛县等地。达斡尔语的元音系统中包括短元音、长元音和复元音。央元音ə也有相对的长元音,这一点不同于土族语和东部裕固语,而与蒙古语相同。保存着元音和谐律。有成批的腭化辅音和唇化辅音,它们分别与非腭化辅音和非唇化辅音相对立,这是达斡尔语辅音系统的最大特点,也是不同于蒙古语族其它语言的重要特点。还有出现于音节末的复辅音。达斡尔语以x的形式保留着古代词首辅音h。有特点的复数附加成分-sul。名词的领格和宾格有共同的附加成分,同时宾格还有自己的专门附加成分。复数第一人称代词有排除式“我们”和包括式“咱们”的区别。有专门的单数和复数第三人称代词i:n和a:n。动词陈述式有人称范畴,由主格人称代词变来的相应人称附加成分接缀于陈述式附加成分之后构成。在达斡尔语中单数第二人称命令式用动词词干表示,复数第二人称命令式则用专门附加成分-tu表示;第三人称允许式用附加成分一tγai,如强调其复数后边可再接复数附加成分-sul。具有以-:为标志的完成副动词,-γa:ne:/γə:ne为标志的目的副动词和-ma:k (ən) /-mə:k (ən)、-ma:rən/-mə:r为标志的临界副动词。它的假定副动词附加成分为古旧形式。词汇中语族同源词占半数以上,自己特有词约有20%,其余为与满一通古斯语族和突厥语族共有的词和几种来源的借词。达斡尔语是蒙古语族中与满一通古斯语族词汇方面最密切的语言,它不仅有一批与这个语族共有的词,而且还有不少后期从满语吸收的借词。在各种借词中汉语借词的数量较大,约占词汇量的10%左右。

猜你喜欢

  • 罗瑞灵长

    党项人。西夏初期切韵博士。和令��犬长共同编纂以九品音分类的西夏文字典《音同》。后此书多次刊印,流行颇广。

  • 乌拉卫

    见“兀兰卫”(108页)、“兀刺卫”(109页)。

  • 奚烈直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名,属孝文皇太弟※耶律隆庆※敦睦宫。又,辽景宗※彰愍宫下有一瓦里名“奚烈”,故疑“直”于词语为词缀成分。

  • 古气

    纳西族传统民歌曲调。多用于唱情歌、苦歌和个人抒情。曲调简单,旋律不强,但富有特色的颤音和装饰音特别多,节奏比较自由。按歌词内容和感情发展,唱者可随意将声调起高或放低,延长或缩短。旧时作为一种咏叹和诉说

  • 元略

    ?—528北魏宗室。字儁兴。鲜卑元氏(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玄孙,中山王※元英之子。自员外郎迁羽林监、通直散骑常侍、冠军将军、给事黄门侍郎。与从侄清河王元怿过往甚密。正光元年(520),怿被领军元叉

  • 银术可

    见“完颜永蹈”(1151页)。

  • 龙城

    ①匈奴人举行祭祀之处。又作茏城、龙庭。其地史载不详。《史记》索隐引崔浩语:“西方胡皆事龙神,故名大会处为龙城。”匈奴俗,每岁有三龙祠,五月,大会于龙城,祭祖先、天地、鬼神,南单于附汉后,兼祀汉帝,同时

  • 翟柤

    见“狄柤”(1104页)。

  • 果洛

    地区名。在青海省东南部,与四川、甘肃两省相邻接。元属吐蕃宣慰使司,明属朵甘都指挥使司,清为果洛土官地,属西宁卫(府)。1935年7月红四方面军左翼在长征途中经过班玛和久治一带。1954年建藏族自治区,

  • 好水川之战

    西夏建国初与宋朝的一次重要战役。天授礼法延祚四年(1041),夏景宗元昊派兵攻宋渭州(今甘肃省平凉),近逼怀远城(今平凉北)。宋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琦急趋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尽发其兵,又募勇士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