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罕乌拉寺
召庙名。俗称阿巴嘎寺。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达尔罕乌拉山。属锡林郭勒盟,由阿巴嘎王管理。约清嘉庆(1796—1820)中,此寺寺址被阿巴嘎旗王爷左右星相家认为是一块风水吉地,经与克什克腾旗札萨克协议,每年付地价银百两,在此建庙。寺内有朝克沁殿和却伊拉殿等12处,喇嘛300人。清道光(1821—1850)中叶,阿巴嘎王任锡林郭勒盟长,将寺献给盟,由盟内各旗负担费用。克什克腾旗每年所收地价银亦交给寺庙。但该寺在土地方面仍受到极大限制,喇嘛出寺常受干涉,摩擦、矛盾不断发生,久未解决。
召庙名。俗称阿巴嘎寺。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达尔罕乌拉山。属锡林郭勒盟,由阿巴嘎王管理。约清嘉庆(1796—1820)中,此寺寺址被阿巴嘎旗王爷左右星相家认为是一块风水吉地,经与克什克腾旗札萨克协议,每年付地价银百两,在此建庙。寺内有朝克沁殿和却伊拉殿等12处,喇嘛300人。清道光(1821—1850)中叶,阿巴嘎王任锡林郭勒盟长,将寺献给盟,由盟内各旗负担费用。克什克腾旗每年所收地价银亦交给寺庙。但该寺在土地方面仍受到极大限制,喇嘛出寺常受干涉,摩擦、矛盾不断发生,久未解决。
见“左文襄公全集”(459页)。
“论逋”之简称。藏语音译,意为“臣”,又作“相”。吐蕃官名。任“论”者均系非外戚贵族,《补国史》谓:“但王族则曰论”。有大论(藏语称论茝,即大相)、小论(藏语称论充,即小相)、曩论(即内相)、纰论(即
渤海王国大臣。仕于大虔晃、大玄锡之世。唐咸通十二年(871),虔晃死,玄锡继位,时官政堂省左允、慰军上镇将军(一作慰军大将军)。是年(日本贞观十三年)冬,奉命率105人使聘日本。十二月,至加贺登陆。翌
古城遗址。亦称营盘、孔明城。位于云南陇川县城附近,占地180多亩,为明代戍军所筑。城设东、西、南三门,现已倒塌。城内残存遗物有大砖、瓦、陶罐、碗碎片等。古城附近为昔日德昂族村落,现仍留有许多住宅遗址。
书名。又作《湘中山水记》或《湘川记》。晋代罗含撰。三卷。著者桂阳耒阳人,字君章。历官尚书郎、宜都太守、散骑常侍等。内容主要记载湖南省山、水、物产、古迹,共4类,乃湖南之早期志书,后人采之仿之者不少。早
见“董山”(2184页)。
蒙古乞颜部首领铁木真(成吉思汗)击灭乃蛮部的战役。宋嘉泰三年(1203),克烈部为蒙古所灭后,乃蛮部太阳罕自恃强大,与铁木真争夺蒙古高原霸主地位,密约汪古部夹击蒙古。铁木真得汪古部首领阿剌兀思剔吉忽里
见“吉囊”(681页)。
明代东蒙古部名。亦译作“叭要”、“摆腰”、“伯腰”、“拔要”、“摆曰”、“把岳忒”等。该部源于蒙元时期,《蒙古秘史》、《史集》、《元史》均有记载,称作“巴牙兀惕”、 “伯牙吾”、 “伯牙兀”、※“伯岳
清末西双版纳傣族农民反土司斗争的领袖。勐海(今云南勐海)曼兴寨人。傣族。宣统元年(1909)四月,傣族人民欢庆傣历新年,勐海曼两、曼兴两寨因互换耕牛宰杀中发生争议,西双版纳土司刀柱国趁机敲诈双方白银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