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载瓦文

载瓦文

我国景颇族载瓦支系使用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语言调查第3工作队和云南语文工作者于1957年提出了《载瓦文方案》(案草)。载瓦语没有方言差别,这个方案以云南省潞西县西山地区龙准话为标准音,采用26个拉丁字母,音位用单字母、双字母或3字母表示。载瓦语文表26个辅音字母,5个元音字母,声调不用字母表示。腭化辅音用加y表示;紧喉元音用在辅音字母后元音字母前加v表示。韵尾[—p]、[—t]、[—k]、[—m]、[—n]、[—]、[—?],分别用—p、—t、—k、—m、—n、—ng、—g表示。载瓦文主要通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的载瓦语使用地区。自1983年试验推行以来,取得了明显成绩。扫除了一批文盲,出版了课本、通俗读物和工具书,编印了报纸,在民族小学中试教也受到欢迎。州里还制订了“八·五”期间扫除文盲的计划。可以看到,载瓦文的推行,在载瓦地区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 父子连名制

    以子女名同父名世代相连的命名制度。发生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时期,盛行于父系氏族公社确立之后。其时,父系家长从维护自己和子女的权益出发,利用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所处的优势地位,变※母女连名制为父子连名

  • 萨蛮普尔

    参见“撤满甫尔”(2495页)。

  • 通司舍人

    吐蕃官名。藏文写作“lo tsaba”,有两种含义:在佛教界指专译佛经的“译师”;在官场指专管翻译或译写往来文函之职,或称作“译人”、“通事”。后世又称之为“舌人”(担任口译工作者)。

  • 南山部

    党项羌部落名称。唐初,吐蕃兴起后,原居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河曲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的党项羌,受其威迫,在唐政府协助下向西北地区迁徙,迁居在陕北横山一带的党项羌部,因横山一称南山,故名。

  • 布山

    西汉县名。三国至南朝因之。治所在今广西贵县。“布”为古骆越语音译,意为“泉水”或“人”。因当地有名泉或其山象“人”形而得名。《旧唐书·地理志》载:布山县,“古骆越所居”;《元和郡县图志》及《太平寰宇记

  • 赵师范

    ?—1659明清之际甘肃临洮藏族士司。※赵重琮子。天启七年(1627),袭父临洮卫指挥使职。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底定陇右,师范率子枢勷归附,仍命为临洮卫指挥使,正三品。

  • 建熙

    前燕幽帝慕容暐年号。360—370年,凡11年。

  • 元史地理通释

    书名。清末江苏吴兴人张郁文撰。4卷。光绪二十七年(1901)成书。作者以《元史》有关地理记载,殊多谬舛,欲有所订正,乃就所见《蒙古游牧记》、《朔方备乘》、《汉西域图考》诸书与《元史》地理记述之异同,参

  • 达尔罕乌拉寺

    召庙名。俗称阿巴嘎寺。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达尔罕乌拉山。属锡林郭勒盟,由阿巴嘎王管理。约清嘉庆(1796—1820)中,此寺寺址被阿巴嘎旗王爷左右星相家认为是一块风水吉地,经与克什克腾旗札萨克协议

  • 柴秉诚

    见“伦都儿灰”(801页)。